[发明专利]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凤眼蓝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845.X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韩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瑞峰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7/50;C05F17/70 |
代理公司: | 潍坊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 | 荣晓宇 |
地址: | 2565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有效 提升 土壤肥力 凤眼 有机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凤眼蓝有机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预处理后的凤眼蓝和秸秆与发酵的畜禽粪料按照湿重比2:1:0.2混合均匀;步骤二、混合均匀的原材料装入堆制槽中进行交替式厌氧好氧堆制8天;步骤三、然后进行高温好氧堆制25天,最高温度为65℃,其中连续21天好氧堆制的温度在50℃以上。凤眼蓝植株富含氮磷钾养分,是良好的有机物料,将凤眼蓝通过高温堆肥的方法制备成凤眼蓝有机肥,可以实现凤眼蓝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凤眼蓝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虽然有机肥的成分种类较多,但是每种养分的含量相对较少,并且病菌较多。需要存放腐熟以杀灭病菌、并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由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之重视的便是生态农业。因为只有生态的农业才能生产出生态的食品。在这一方面,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上,还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国家都对此投入大量的支持。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有机肥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可以说,有机肥以后将逐渐取代其他的肥料,而成为农作物生长中的一个必备的肥料。
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它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农产品。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动的任何痕迹。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由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快投入生产。
现有的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没有太多作用,这样不利于长期稳定的耕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凤眼蓝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凤眼蓝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凤眼蓝有机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预处理后的凤眼蓝和秸秆与发酵的畜禽粪料按照湿重比2:1:0.2混合均匀;
步骤二、混合均匀的原材料装入堆制槽中进行交替式厌氧好氧堆制8天;
步骤三、然后进行高温好氧堆制25天,最高温度为65℃,其中连续21天好氧堆制的温度在50℃以上;
堆制后所得产物即为凤眼蓝有机肥,所述凤眼蓝有机肥的干基全氮含量3.3%、全磷含量0.29%、全钾含量5.3%。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预处理后的秸秆长度为3cm,含水率为17%-19%。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凤眼蓝的预处理过程为:将从水里打捞上来的凤眼蓝放入螺旋式挤压粉碎机中打碎脱水,预处理后凤眼蓝的含水率为5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瑞峰,未经韩瑞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8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