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4222.4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曹科;任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科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9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科 护理 眼睑 撑开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眼睑撑开装置在使用时,要么需要固定在患者的头上,要么为纯手持结构,其稳定性和定准性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固定在患者头上的撑开装置使用条件有限,本身人眼在受到外界物体阻挡时,反射神经会自然进行反射,使得眼皮不停跳动,从而导致眼睑撑开困难的问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竖向滑动安装有升降移动座;所述升降移动座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水平的刹车机构,其刹车机构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的前后两端相切。本发明中由于竖杆上套装有弹簧A,可在指定高度操作眼睑撑开的动作,便捷高效,而当松开手指时,在弹簧B的作用下,可自动复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在眼科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眼部进行清洗、向病人眼部滴眼药水是一项频繁而又普通的工作。无论是对眼部进行清洗,还是向病人的眼中滴入眼药水,都需要将病人的眼睛撑开,现有的眼睑撑开装置多如专利申请书CN202010591768.6中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包括戴于脸部的面罩本体,面罩本体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槽,通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撑开机构,撑开机构是与眼睛形状相同的椭圆形结构,撑开机构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滑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通过若干连接弹簧与电磁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朝向电磁铁的一侧是由铁质材料制成,滑块朝向眼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拨动条。本发明对电磁铁进行通电,电磁铁吸引滑块压缩连接弹簧移动,通过拨动条将眼睑撑开,持续对电磁铁通电,眼睑能够持续保持撑开状态,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眼睛进行护理。
现有的眼睑撑开装置在使用时,要么需要固定在患者的头上,要么为纯手持结构,其稳定性和定准性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固定在患者头上的撑开装置使用条件有限,本身人眼在受到外界物体阻挡时,反射神经会自然进行反射,使得眼皮不停跳动,从而导致眼睑撑开困难。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眼睑撑开装置在使用时,要么需要固定在患者的头上,要么为纯手持结构,其稳定性和定准性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固定在患者头上的撑开装置使用条件有限,本身人眼在受到外界物体阻挡时,反射神经会自然进行反射,使得眼皮不停跳动,从而导致眼睑撑开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眼科护理用眼睑撑开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竖向滑动安装有升降移动座;所述升降移动座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水平的刹车机构,其刹车机构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的前后两端相切;所述升降移动座的右端侧壁上纵向滑动安装有撑开机构,而撑开机构与升降移动座相连接处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旋转套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衡筋块、竖杆和弹簧A,所述支撑架主体为倒T型状结构,其支撑架的左右侧壁的下端位置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类三角状的平衡筋块,所述支撑架顶部平面的前后两端位置处分别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上套装有弹簧A,升降移动座的前后两端则滑动安装在两个竖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科,未经曹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42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