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肺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304631.4 申请日: 2020-11-19
公开(公告)号: CN112245500B 公开(公告)日: 2022-05-27
发明(设计)人: 林琳;许银姬;吴镇湖;于旭华;黄敏玲;伍绍星;景玉婷;吴蕾;谈馨媛;陈远彬;姚遥;严家丽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主分类号: A61K36/79 分类号: A61K36/79;A61K36/736;A61P11/06;A61P11/02;A61P37/08
代理公司: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李海恬
地址: 518055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固肺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固肺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北芪25~35份,防风8~12份,辛夷花8~12份,炙麻黄4~8份,北杏8~12份,五味子6~10份,仙灵脾12~18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肺益肾、祛风平喘的功效,可改善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肺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和可逆的气流受限,其中过敏体质家族史是哮喘最大的危险因素。过敏性哮喘又称变应性哮喘,是由致敏原诱发的一类哮喘,是最重要的哮喘表型。尘螨是我国过敏性哮喘最主要的致敏原,对尘螨的过敏反应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大多数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和症状的持续均与尘螨致敏密切相关。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影响着全球近3亿的患病人口,也以其不断增长的发病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哮喘发病率每20年翻1倍,患病人数节节攀升。过敏性哮喘是哮喘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表型,我国哮喘患者中80%的儿童以及50%的成年人为过敏性哮喘。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2005-2006年)提示,哮喘的患病率为8.8%,其中62.1%为过敏性哮喘。瑞典过敏性哮喘的患病率从1996年的5.0%上升至2016年的7.3%,而非过敏性哮喘的患病率维持在3.4%~3.8%。接触室内致敏原是过敏性哮喘重要的致病因素。尘螨是我国过敏性疾病的首要致敏原,占所有过敏原的60%以上;螨体及其排泄物主要含有21组与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有关的抗原成分,能够诱发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多种过敏性疾病。

虽然对哮喘认识的早期人们就意识到过敏性因素以及固有免疫在该病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临床治疗仍然以抗炎、解痉平喘为主,针对性的特异性治疗,如通过抑制IL-4、IL-13等Th2细胞因子的治疗尚不如人意。哮喘是一种涉及免疫稳态改变的疾病,针对单一靶点治疗的效果有限。《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2019)》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为过敏性哮喘的一线治疗方案。部分重症哮喘患者吸入激素等联合治疗无法控制症状时,需要口服甚至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这增加了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水钠储溜等全身不良反应。且糖皮质激素仅能非特异性地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减轻气道炎症,并不能针对性地逆转过敏原所致的免疫活化状态。因此,对过敏性哮喘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针对免疫稳态调节的药物显得至关重要。

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气道炎症性疾病,属于同一病理基础在不同部位的不同表现,症状包括鼻痒、鼻塞、流清涕、咳嗽、喘息等。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与哮喘在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方面极为相似。据报道,60%-70%的哮喘患者合并患有变应性鼻炎,而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的约占41%。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指出上下呼吸道疾病需整体对待,通过联合诊断和治疗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

目前CARAS无对应中医病名,根据症状可归为“鼻鼽”、“哮证”范畴。中医药治疗可减少发作次数,阻止病情进展和反复加重。但是,目前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中药的疗效仍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固肺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肺益肾、祛风平喘的功效,可改善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一种固肺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46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