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噪声抑制的放大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4759.0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尔·马斯坦托诺;斯文·马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H03F1/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穆童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噪声 抑制 放大器 | ||
适用于噪声抑制的放大器包括:被配置为第一差分对晶体管的第一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可操作地通过每个相应的第一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从被配置为差分输入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其中,每个第一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耦接到被配置为差分输出端的相应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在共源配置中被配置为第二差分对晶体管的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可操作地从每个相应的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向相应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一输出端输出差分输出信号,其中,每个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到相应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以及其中,每个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跨导超过相应的第一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跨导。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适用于噪声抑制的放大器、包括放大器的接收装置、和包括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是第五代网络,将需要较大容量,这将需要较大通信带宽。因此,需要在这种网络中使用的接收机以低噪声和低功耗在高频下操作。接收机的关键元件是位于天线和下变频混频器之间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放大器。
在“A 1.2-V Highly Linear Balanced Noise-Cancelling LNA in 0.13-umCMOS”,Jarkko Jussila and Pete Sivonen,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Vol.43,No.3,March 2008(“Jussila等人”)中,公开了采用被称作电流-电压组合器的技术的噪声消除LNA。从Jussila等人的文献中再现的图1示出了将共栅(CG)场效应晶体管和共源(CS)场效应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电压并将电压相加的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噪声抑制的放大器,包括:
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构成差分对;
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用于传送第一输出信号,第二输出端用于传送第二输出信号,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构成差分对;
第一晶体管,具有耦接到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漏极,使得流过第一漏极的除了寄生损耗之外的所有信号电流流过第一输出端,并且第一晶体管还具有耦接到第一输入端的第一源极;
第二晶体管,具有耦接到第一输入端的第二栅极、耦接到第二输出端的第二漏极,使得流过第二漏极的除了寄生损耗之外的所有信号电流流过第二输出端,并且第二晶体管还具有耦接到第一电压轨的第二源极;
第三晶体管,具有耦接到第二输入端的第三栅极、耦接到第一输出端的第三漏极,使得流过第三漏极的除了寄生损耗之外的所有信号电流流过第一输出端,并且第三晶体管还具有耦接到第一电压轨的第三源极;
第四晶体管,具有耦接到第二输出端的第四漏极,使得流过第四漏极的除了寄生损耗之外的所有信号电流流过第二输出端,并且第四晶体管还具有耦接到第二输入端的第四源极;
第一负载,耦接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电压轨之间;
第二负载,耦接在第二输出端和第二电压轨之间;
第一电感元件,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三电压轨之间;以及
第二电感元件,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三电压轨之间;
其中,第一晶体管的跨导在±5%的范围内实质上等于第四晶体管的跨导;并且
其中,第二晶体管的跨导在±5%的范围内实质上等于第三晶体管的跨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4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