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手写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5026.9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0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铠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手写 电子 签名 可靠性 保障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通过内置设备证书和密码运算客户端模块的电子手写屏设备装置与后台装置共同组成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装置,每次手写电子签名操作都严格控制在用户‑电子手写屏‑客户端‑后台装置之间单点对单点完成,不依赖任何业务系统,其中电子手写屏只接受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后台装置的指令,不接受任何来自业务系统或其他环节的指令;电子手写屏通过内置《签名可靠性保障客户端软件》,实现与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后台装置的配合联动,通过数字证书、密钥分割算法、白盒密钥保护、设备指纹、内存保护、白名单机制等多种安全技术的综合运用,从签名流程、系统结构、安全技术、设备可信等多个维度保证通过电子手写屏的手写签名可以完全替代纸质签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手写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方法和装置,旨在通过创新的技术路线和系统设计,解决用户通过电子手写屏进行手写签名替代传统纸质签名时面临高可靠性保障不足的问题,这种高可靠性保障直接影响到对应签名结果的可信度和法律效力。
背景技术
《电子签名法》赋予可靠电子签名与纸质签名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电子签名的高可靠性保障方案就成为关键。尽管基于PKI数字身份证书的数字签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可靠电子签名成熟技术方案,但是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应用场景的差异性,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通过电子手写屏的手写电子签名替代传统纸质签名的案例,尤其是在近年各行各业大力推进无纸化业务的进程中,大量用户因为年龄、知识水平的差异,不习惯使用数字身份证书。但是在当前高度发达的机械、电子、材料技术条件下,单纯依赖电子手写屏的物理质量高低是无法保证其签名高可靠性的,自然也不具备替代纸质签名的法律效力,如果不加强可靠性保障措施,应用单位贸然采用类似方案必然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安全漏洞。
鉴于此,本发明引入PKI设备数字证书作为手写电子屏的可信身份标识,并据此通过签名流程、体系结构、密码算法应用等一系列创新设计,从各个环节确保通过电子手写屏能够真正实现可靠手写电子签名,既符合当前电子签名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习惯的需要,也保证其技术框架的高可靠性满足《电子签名法》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手写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方法,在技术路线上创新引入PKI设备数字证书作为手写电子屏的可信身份标识,使之具备基于高强度密码算法的双向认证和加密通信等可靠性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创新,实现设备从二次发行控制、接入认证控制到签名内容核实控制、以及手写签名操作数字签名控制等全过程的可靠性保障。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的手写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方法和装置。可以选择引入密钥分割算法,将手写电子屏的设备证书私钥分割,分别存放在电子手写屏设备端和后台装置,这样每一次签名均需要后台装置的参与,进一步有效防范个别设备被非法控制恶意使用设备证书签名。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手写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装置,通过系统创新设计,本装置独立面向用户完成可靠手写电子签名操作,最大程度屏蔽外部风险。该装置由安装在手写电子屏端的《可靠电子签名客户端软件》(下文简称客户端)和《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后台装置》(下文简称后台装置)两部分组成,完整实现用户手写电子签名全过程,整个手写电子签名可靠性保障装置的初始化配置、运行、管理维护都由手写电子屏在客户端的控制下与后台装置配合完成,不依赖于任何业务系统,也不受任何业务系统或者其他外来干预,每次手写电子签名操作都严格控制在用户--手写电子屏--客户端--后台装置之间单点对单点完成;手写电子屏只接受后台装置的指令控制,包括从发行、激活、接入认证到签名内容接收、以及手写签名的全过程,不直接接受任何业务系统或者其他来源的控制指令;业务系统按照本装置的业务规则和安全规则请求可靠电子签名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铠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铠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0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