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滤波特性的单端到差分的魔T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5450.3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0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魏峰;赵西贝;徐乐;杨晓宁;杨勇;李西园;毕研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5/20 | 分类号: | H01P5/20;H01P5/10;H01P7/00;H01P1/212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程晓霞;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滤波 特性 单端到差分 | ||
1.一种具有滤波特性的单端到差分的魔T,在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刻蚀有微带结构(2),介质基板(1)的下表面整体为金属接地板(3),金属接地板(3)上刻蚀有缝隙结构,介质基板(1)的纵向中心线是微带结构(2)和缝隙结构的整体对称轴,微带结构(2)水平方向两端的U型输出微带馈线(6)的开口向外,其特征在于,定义介质基板(1)的纵向中心线为垂直轴线AA',定义介质基板(1)的一条水平线为水平轴线BB',其距离为T型输入微带馈线(5)的从耦合点到输入端的纵向距离;所述微带结构(2)中包含有由单端形式的J型输入微带馈线(4)和一对差分形式的U型输出微带馈线(6)共同组成的单端到差分的反相功率分配网络,以及由单端形式的T型输入微带馈线(5)和一对差分形式的U型输出微带馈线(6)共同组成的同相功率分配网络;所述微带结构(2),除了位于介质基板(1)上端的J型输入微带馈线(4)外,均关于垂直轴线AA'对称;所述金属接地板(3)上的缝隙线结构关于垂直轴线AA'对称;在单端到差分的功率分配网络中存在关于垂直轴线AA'对称的一对滤波耦合输出网络,该滤波耦合输出网络中微带结构(2)中的第一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7)和第二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9)对称而置,形成可插入谐振器的空间,枝节加载型谐振器(8)位于上述空间的下方,可插入谐振器的空间在金属接地板(3)上的投影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缝隙结构中的第一L型阶梯阻抗缝隙线(12)和第二L型阶梯阻抗缝隙线(13),滤波耦合输出网络整体关于枝节加载型谐振器(8)的主路枝节中心线对称,主路枝节中心线平行于垂直轴线AA';所述T型输入微带馈线(5)的两条支路末端分别设有两个金属化通孔(15),将T型输入微带馈线(5)与下层金属接地板(3)相连;所述J型输入微带馈线(4)的耦合端,设有一个金属化通孔(14),将J型输入微带馈线(4)与下层金属接地板(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滤波特性的单端到差分的魔T,其特征在于,微带结构(2)的左半边沿水平轴线BB'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开口向外的U型输出微带馈线(6)、第一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7)、枝节加载型谐振器(8)、第二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9)、T型输入微带馈线(5)的左半边;所述T型输入微带馈线(5)由一条主路和两条支路相接构成,T型输入微带馈线(5)的两条支路向上弯折,两条支路构成的U型结构与位于下方的主路相连接,T型输入微带馈线(5)自身关于垂直轴线AA'对称,其主路输入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垂直方向下端,支路的长度延伸到超过水平轴线BB'上方位置;所述枝节加载型谐振器(8)为E型对称结构,由一个主路枝节和两个对称的L型的支路枝节构成,整体关于主路枝节中心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枝节加载型谐振器(8)位于第一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7)和第二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9)共同形成的可插入谐振器的空间;所述第一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7)由第一竖向耦合枝节(7-1)和第一L型短路枝节(7-2)连接构成,其连接点也即耦合点在水平轴线BB'上,第一L型短路枝节(7-2)从连接点开始向上延伸的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其宽度大于第一竖向耦合枝节(7-1)的宽度,第一L型短路枝节(7-2)位于水平轴线BB'上方;所述微带结构(2)的垂直方向上端设有J型输入微带馈线(4),所述J型输入微带馈线(4)宽度一致且均匀,其输入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垂直方向上端,J型输入微带馈线(4)先平行于垂直轴线AA'向下延伸至输入端圆形阻抗缝隙线(16)的水平中心线位置,再通过与输入端圆形阻抗缝隙线(16)相切的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将其微带线走向由垂直方向改变为水平方向;所述两个U型输出微带馈线(6)关于垂直轴线AA'对称,分别设于介质基板(1)的水平左右两端;
金属接地板(3)上的缝隙线结构的左半边沿水平轴线从左向右依次刻蚀有输出端圆形阻抗缝隙线结构(10)和与之连接的第一L型阶梯阻抗缝隙线(12),以及第二L型阶梯阻抗缝隙线(13)与之相连接的T型缝隙线(11)的左半边,其中第一L型开路枝节(12)与第二L型缝隙开路枝节(13)之间留有空隙,产生耦合;所述T型缝隙线(11)的对称轴与垂直轴线AA'重合,T型缝隙线(11)包括有自水平轴线BB'向上且位于垂直轴线AA'上的主路缝隙线(11-1)、位于水平轴线BB'上且关于垂直轴线AA'对称的两条支路缝隙线(11-2)和与主路缝隙线(11-1)相连接的输入缝隙线(11-3);所述T型缝隙线(11)的输入缝隙线(11-3)的末端设有一个输入端圆形阻抗缝隙线(16);所述第一L型阶梯阻抗缝隙线(12)由第一横向缝隙枝节(12-1)和第一L型缝隙开路枝节(12-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L型开路枝节(12-2)的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其宽度大于第一横向缝隙枝节(12-1)的宽度;
所述输出端圆形阻抗缝隙线(10)的圆心处于水平轴线BB'上,其在上表面的投影与U型输出微带馈线(6)的耦合端微带线(6-2)相切,相切点位于耦合端微带线(6-2)的中点,且在水平轴线BB'上;所述第一L型阶梯阻抗缝隙线(12)在上表面的投影与第一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7)垂直,第一L型阶梯阻抗缝隙线(12)阶梯变换处的中点的投影与第一L型阶梯阻抗微带线(7)阶梯变换处的连接点重合,产生交叉耦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4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装置
- 下一篇:抑制高温油田水体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