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5606.8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6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沈誉苍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点物联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威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4 | 分类号: | H04W40/24;H04W76/12;H04L12/741;H04L12/751;H04W4/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史瞳;秦小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建构 方法 | ||
一种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借由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来实施,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包含伺服端、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至所述伺服端的管理端,及多个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新增请求,分别新增多个包含对应所述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无线装置信息,并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多个设定请求,分别将所述无线装置设定为主无线装置、副无线装置,或子无线装置的其中一者,且根据所述无线装置信息建立所述无线装置间的联机架构,及产生对应所述联机架构的路由表以使所述无线装置根据所述路由表进行联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是涉及一种的自动建立不同装置间联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物联网技术而言,无线拓朴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其为利用无线通信达成点对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数据传输的路径是依据一路由表建构而成,所述路由表则是各无线装置依照讯号强度自行建立而成。
在实际应用中,大量的无线装置分布在各处,若由所述无线装置自行建立所述路由表,则对于管理所述无线装置的管理者而言,存在无法依照管理者要求建立路由表,导致管理者无法理解所述无线装置联机架构,进而容易使所述无线装置间产生无法预测的意外,变相增加维护成本与管理者的工作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照管理者设计自动化建立路由表及封包传输路径的建构方法。
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借由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来实施,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包含多个具有元件识别码的被监控装置、伺服端、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至所述伺服端的管理端,及多个无线装置,其中所述无线装置中存在被设定与所述伺服端存在链接关系的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与其他被设定不与所述伺服端存在链接关系的子无线装置,所述被监控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子无线装置。
本发明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包含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步骤(E)、步骤(F)、步骤(V)及步骤(W)。
在所述步骤(A)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新增请求与来自所述主无线装置且包含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的联机讯息,建立与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B)中,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所述管理端自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中选择目标主无线装置与所述子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在所述步骤(C)中,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所述目标主无线装置根据来自子无线装置且包含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指示出对应先前传送过的每一封包的传送次数,及定位信息的联机设定,建立与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副设定请求,选取所述子无线装置中至少一者作为至少一副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伺服端根据每一主无线装置所传送的联机响应消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间的联机架构,其中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包含所述主无线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定位信息,及所述主无线装置下每一无线装置与直接连接的其他无线装置间的联机信息,所述联机信息包含已联机的两无线装置间的连接次数及无线通信品质。
在所述步骤(F)中,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E)所建立的联机架构及无线装置信息,产生对应所述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并传送至每一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V)中,每一被监控装置于运作时产生对应元件识别码的工作信息,并将该工作信息传送给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子无线装置或所述副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W)中,每一子无线装置及每一副无线装置根据所述联机架构将与其相连接的所述被监控装置所相关的元件识别码及所述工作信息传送给所述伺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点物联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威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摩点物联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威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喂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目标对象验证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