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结构变形测量的抗扰动高精度相机群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6048.7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9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邢巧萍;任东;徐志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学彪 |
地址: | 210094 江苏省南京市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结构 变形 测量 扰动 高精度 相机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结构变形测量的抗扰动高精度相机群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相机群系统的搭建,组装便携式测量装置,便携式测量装置由树莓派、相机、无线模块、GPS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将若干套便携式测量装置与计算机连接,构成相机群系统;2.图像采集;3.相机群系统参数的标定;4.重构三维;5.大区域变形量测量设置。本发明利用无线模块实现无线远程连接,确保大范围内的信息传输,相机群系统能够通过增加中继的方式实现更大范围的信号覆盖;本发明采用测量环境点之间的距离结合场景点对外参进行准确标定,或采用测量各相机光心距离结合场景点对外参进行准确标定,无需人工标识点;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大跨度结构的全局大区域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结构变形测量的抗扰动高精度相机群测量方法,属于光测实验力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各种桥梁、输电塔以及房屋建筑等户外设施,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为了了解其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还能否继续服役,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但是目前对这种大型结构的测量技术是不够成熟的,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实现高精度、大跨度的结构变形测量。目前,工程应用中,可以通过单目相机,并且在待测区域贴标识点的方式,实现对小区域的位移测量。但是这种方法,测量区域局限,且只能测量平面内的位移。双目测量也较为成熟,但是双目的方式也只是实现三维的测量,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环境扰动对成像产生的误差。而且,目前大多测试设备都是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这对现场测试来说,是比较不利的,如果待测目标很大,那么通过有线的方式就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结构变形测量的抗扰动高精度相机群测量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结构变形测量的抗扰动高精度相机群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相机群系统的搭建:组装便携式测量装置,便携式测量装置由树莓派、相机、无线模块、GPS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将若干套便携式测量装置与计算机连接,构成相机群系统,在测量区域前进行相机群系统的组装搭建;
步骤二:图像采集:在无线网络下,通过GPS模块的时钟信号源,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连接到树莓派上的相机进行图像同步采集,采集到的图像存储到树莓派本地并共享给计算机;
步骤三:相机群系统参数的标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相机外参进行标定:
I.通过测量相机视场内最大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结合视场内特征点对外参进行准确标定,通过测量相机视场内最大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结合视场内特征点对外参进行准确标定时,其推导过程如下:
sp=A[R t]P (1)
式中s是比例因子,A是相机内部参数矩阵,R是世界坐标与相机坐标之间的旋转矩阵,t是世界坐标与相机坐标之间的平移向量,p是特征点的图像坐标,P是特征点的世界坐标;采用设置有三个相机直线分布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将世界坐标系定义为与中间相机坐标系重合,为了标准化图像像素坐标为图像物理坐标,分离世界坐标,两端同时乘R-1和A-1,并将用Surf算法提取出的中间相机作为0号相机的某一点的图像坐标(u0,v0,1)、与中间相机相邻的一侧相机为1号相机对应点的图像坐标(u1,v1,1)和中间相机相邻的另一侧相机为2号相机对应点的图像坐标(u2,v2,1),和对应点的世界坐标(X,Y,Z,1)分别代入公式(1)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60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