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7704.5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刚民;多田真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门 后视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能够提高构成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镜壳的一部分的壳主体用的模具的加工性,提高壳主体的成型性,缩短壳主体的成型时间,抑制壳主体的大型化,实现壳主体的刚性提升。在端壁(24)的基板部(24a)上一体地设置有:有底筒状的第一筒状部(31),其形成向罩侧开口的第一凹部(29)并且从基板部(24a)向后视镜侧及罩侧突出;以及有底筒状的第二筒状部(32),其形成与第一凹部(29)交替排列并且向后视镜侧开口的第二凹部,并且从基板部(24a)向后视镜侧及罩侧突出,交替排列的第一筒状部及第二筒状部的周壁形成为,这些周壁中的交替排列的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之间的壁部在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中共用且连成一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镜壳具有:树脂制的壳主体,其形成有后视镜容纳凹部,该后视镜容纳凹部的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具有平板状的基板部的端壁而封闭;以及至少一个罩,其从所述后视镜容纳凹部的开口端的相反侧覆盖该壳主体,该镜壳配设在车辆的前部侧门,与所述基板部对置的后视镜容纳在所述后视镜容纳凹部中。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在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中,为了提高树脂制的壳主体的刚性来抑制镜壳和后视镜的振动,而在所述壳主体具有的与后视镜对置的端壁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呈格子状相连的肋,所述肋向后视镜的相反侧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22685号公报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宽度较窄的肋使突出长度较大地从壳主体的端壁突出,产生如下(1)~(3)那样的问题。(1)导致镜壳进而车门后视镜自身大型化。(2)必须在用于对壳主体进行成型的模具上制作用于形成肋的细槽,模具加工变得困难,壳主体的成型性降低。(3)在壳主体的成型时,到树脂浸透到模具的槽内需要时间,壳主体的成型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能够提高用于对壳主体进行成型的模具的加工性从而提高壳主体的成型性,缩短壳主体的成型时间,抑制壳主体的大型化,而且能够实现壳主体的刚性提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镜壳具有:树脂制的壳主体,其形成有后视镜容纳凹部,该后视镜容纳凹部的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具有平板状的基板部的端壁而被封闭;以及至少一个罩,其从所述后视镜容纳凹部的开口端的相反侧覆盖该壳主体,所述镜壳配设于车辆的前部侧门,与所述基板部对置的后视镜容纳在所述后视镜容纳凹部中,其第一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壁的所述基板上一体地设置有:有底筒状的第一筒状部,其形成向所述罩侧开口的第一凹部并且从所述基板部向所述后视镜侧及所述罩侧突出;以及有底筒状的第二筒状部,其形成与所述第一凹部交替排列并且向所述后视镜侧开口的第二凹部,而且从所述基板部向所述后视镜侧及所述罩侧突出,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筒状部及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周壁形成为,这些周壁中的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的壁部在所述第一筒状部和所述第二筒状部中共用且连成一体。
另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二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后视镜的上下及左右方向的角度的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安装在所述端壁上,所述第一筒状部和所述第二筒状部以交替相连地配置于所述后视镜角度调整单元的周围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基板部上。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未经本田制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7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