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拖车棒组装模具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7939.4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5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陆关贤;金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瑞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涛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拖车 组装 模具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铝合金拖车棒组装模具及其操作方法,其包括用于支撑拖车棒第一球杆的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球杆的夹持机构、用于将第二球杆旋紧于所述第一球杆的旋紧机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旋紧机构上均设有用于沿所述拖车棒牵引球杆的轴向套入的套槽,在所述固定座的套槽内向所述固定座的外侧面延伸设有活动槽,所述夹持机构穿过所述活动槽限位所述第一球杆,在所述旋紧机构上的套槽内向所述旋紧机构的外侧面延伸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可插拔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球杆的活动销。本申请具有易于固定拖车棒的牵引球头,在拧紧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时,不磨损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端部的球体,美观度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拖车棒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拖车棒组装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在路面行驶时,有时会由于爆胎或燃油用尽而发生抛锚,为保证路面畅通,需要利用拖车对抛锚的车辆进行牵引,将抛锚车辆牵引至维修区域进行修理。而拖车棒则是一种用于连接拖车和汽车的球窝连接器。
相关技术,拖车棒包括用于连接抛锚车辆的牵引球杆、用于连接牵引球杆的连接块,牵引球杆包括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分设于连接块的两侧,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通过螺纹连接拧紧于连接块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的端部均为球体,不易固定,所以如何在拧紧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的同时不磨损上述球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在拧紧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的同时,不磨损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端部的球体,本申请提供一种铝合金拖车棒组装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铝合金拖车棒组装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铝合金拖车棒组装模具,包括用于支撑拖车棒第一球杆的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球杆的夹持机构、用于将第二球杆旋紧于所述第一球杆的旋紧机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旋紧机构上均设有用于沿所述拖车棒牵引球杆的轴向套入的套槽,在所述固定座的套槽内向所述固定座的外侧面延伸设有活动槽,所述夹持机构穿过所述活动槽限位所述第一球杆,在所述旋紧机构上的套槽内向所述旋紧机构的外侧面延伸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可插拔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球杆的活动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拖车棒的第一球杆被固定座的套槽支撑后,夹持机构穿过活动槽夹持住第一球杆,再通过旋紧机构使得第二球杆与第一球杆旋紧,夹持第一球杆与第二球杆时都是从固定块上的固定长槽施力,不会在牵引球杆的抛光面上留下夹痕,并且由于固定长槽为直角槽,设置夹持机构从该处夹持牵引球杆的夹持效果也更好。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为操作平面,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相对的一侧,所述套槽包括开设在操作平面上用于倒扣放置所述第一球杆的第一套槽,所述第一套槽的圆心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的距离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对夹持机构相对设置,可以使得夹持第一球杆被夹持时受力均衡,不至于在后续施加旋转力时,固定座受力不均移位,可能会损伤工件。
可选的,所述活动槽包括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向所述第一套槽方向开设的第一夹持槽,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向所述第一套槽方向开设的第二夹持槽,在所述第一夹持槽与第二夹持槽内滑动设有用于夹紧牵引球杆固定长槽的夹持滑块,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所述的夹持滑块,所述夹持滑块通过驱动压紧装置进行驱动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压紧装置驱动夹持滑块抵紧到第一球杆的固定长槽,对被支撑的倒置的第一球杆进行夹持固定。
可选的,在所述夹持滑块上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推拉臂,所述推拉臂的两端设有第一延伸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瑞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瑞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79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