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变功率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8113.X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7/20 | 分类号: | H02K7/20;H02K16/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赵慧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功率 电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变功率电机,包括:主电机部、副电机部,其中副电机部包括副电机机构和副电机推动机构;主电机部和副电机部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主、副电机混合的新型电机结构,在定速巡航或者节能状态下,副电机可以分离,可以在降低转子永磁体整体重量的同时,切断副电机的绕组供电,降低能耗,在低速起步或者加速时,副电机的转子可以介入,同时根据需求,进行副电机定子的介入,辅助主电机进行加速;而在进行制动时,同样可以根据制动需求,选择的使得副电机的转子介入,一则可以通过副电机转子的自重消耗主电机的能量,同时动态的介入副电机的定子,线性的输入更多的磁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变功率电机,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一般通过改变波形以及输入电流改变电机的工作状态,同时在动力回收时,通过改变电机工况,利用电机的磁阻实现能量的回收;一般而言,一般只使用一组驱动电机驱动前轮或者后轮,而单电机所能提供的最大功率和最大转速都较为有限;对于小型汽车而言,会使用到整体更轻的小型电机,但是小型电机所可以输出的功率较为有限,在低速起步时,高扭矩输出很容易造成电机的过热,而且在高速行驶状态下,需要急加速时,小型电机的输出功率也会较为有限,在制动时,可以提供的动力回收能力也较差;而对于大型汽车,大型电机的自重更大,虽在低速旋转时,可以提供较大的扭矩输出,但保持高速旋转时,维持自重较大的电机转子自旋转带来的能量耗损也会更大,而且大型汽车的大型电机在进行动力回收的制动时,磁阻也较大,会给制动线性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一电机扭矩、转速适应性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变功率电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功率电机,包括:
主电机部,主电机部包括一个主电机外壳,主电机外壳后端开口,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电机轴A,在电机外壳内壁设置有定子绕组A,在电机轴A对应定位绕组的设置位置设置有永磁转子A;在永磁转子A的后端同轴连接有一个导磁组件,所述导磁组件包括若干相对电机轴A环形阵列布置的导磁棒A,导磁棒A一端插入到永磁转子A内,导磁棒A的末端设置有一个接触板A,导磁棒A间通过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撑框架支撑固定,在支撑框架的外围设置有一个环形的转动连接圈;
副电机部,副电机部包括一个副电机外壳,副电机外壳前端为开口结构,副电机外壳前端与主电机外壳后端同轴固定连接,转动连接圈通过轴承与副电机外壳前端连接;
所述副电机部还包括副转子组件:
副转子组件包括一个电机轴B,电机轴B的前端通过滑动键槽机构A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动轴,在滑动轴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接触盘,在接触盘的一侧同轴连接有一个套接于电机轴B外部的环形的连接框,在连接框内镶嵌环形的永磁转子B;永磁转子B通过滑动轴相对电机轴B滑动,在所述接触盘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与永磁转子B的铁芯导通的导磁棒B,在导磁棒B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接触板B,接触板B通过永磁转子B相对电机轴B的滑动实现与接触板A接触;
其中,在转动连接圈的端部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半球形的镶嵌凹槽,在接触盘的外围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定位球块,定位球块通过设置在接触盘内的滑动槽相对接触盘滑动,在滑动槽的底部与定位球块端部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A;
在连接框后端连接有一个延伸套筒,延伸套筒的末端设置有一个驱动盘,在副电机外壳的末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环形的末端支撑圈,驱动盘的上同轴连接有一个末端连接圈,末端连接圈的外壁与末端支撑圈的内壁之间通过滑动键槽机构B滑动连接;
在驱动盘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一个推动环A,推动环A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推杆,推杆延伸到副电机外壳外部,通过推动推杆驱动接触板B往复移动;
所述副电机部还包括副定子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8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