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鳝生态种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8414.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步洪凤;邓正春;王朝晖;顾振华;徐曼;张忠武;杨才兵;汤勇;李杰;黄娅;杜登科;梅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霍艳慧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生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鳝生态种养方法,采用了稻田工程建设,沟渠平整与消毒,水稻播种,鳝鱼放养,以及收割捕获的方法,在稻田靠近田埂的边缘设置鱼食饲养设备可饲养蚯蚓类鳝鱼食物;水稻既能为黄鳝鱼生长提供栖息场所,且水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供黄鳝摄食,鳝鱼粪便和下沉饲料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使化肥用量减少,同时,黄鳝在生长过程中为田块钻洞松土,改善了土壤结构;鳝鱼活动使肥料活化,利于水稻吸收及促进水稻生长;鳝鱼摄食多种田间害虫,大大减少了水稻病虫害,该模式的实施使稻米品质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优化,同时该模式养殖的鳝鱼,以自行培育繁殖的蚯蚓为主食,形成循环共生食物链,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渔共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稻鳝生态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共生种养是一种新型的种养方式,这种种养模式既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又能提升另一种动物的产量。
近年来,随着人工捕提和水域污染,非养殖的鳝鱼资源十分匮乏,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稻鳝种养是水稻与黄鳝互利共作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稻鳝种养既可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生态农业模式,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好途径。
目前现有的混合种养手段大多存在经济成本高的问题,在养殖时易对农作物造成损伤,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而农作物所使用的药物会降低动物的成活率,动物的喂养成本也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经济型种养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鳝生态种养方法。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稻鳝生态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稻田工程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田地作为种养田;在平整松翻后的稻田里开挖用于养殖鳝鱼的沟渠,并对田埂上做加固处理;在稻田内靠近田埂的边缘设置鱼食饲养设备;
步骤二,沟渠平整与消毒,将开挖的沟渠压平并每亩用60斤的生石灰撒施消毒,撒石灰时田中应无积水,撒施后一星期再灌水,并亩施600斤腐熟粪肥培肥水质;
步骤三,水稻播种,提前一个月对稻种进行浸种处理,一个月后在稻田中插秧,合理密植,行距、株距分别为30厘米和13厘米;在稻田中施用蚯蚓粪肥,并在鱼食饲养设备中制备基质;
步骤四,鳝鱼放养,水稻返青以后开始投放鳝苗,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泡鳝苗;放养前一周用生石灰水对沟渠进行消毒;
步骤五,收割捕获,在水稻成熟后利用机器收割水稻,收割完成后将沟渠中的积水排干,集中起捕成鳝出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开挖沟渠为稻田四周开挖环向沟渠,且在沟渠两侧设置防逃网,环沟对角处分别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均设置钢丝网。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鱼食饲养设备包括诱虫装置和蚯蚓养殖装置;诱虫装置为太阳能诱虫灯,蚯蚓养殖装置为薄膜养殖棚;其中,薄膜养殖棚为在田垄上搭建管架和薄膜制成的养殖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基质的制备为,将腐熟的牛粪与粉碎的秸秆按(10~20):1的质量比进行混杂,或将经过去油盐处理的餐余垃圾与土壤按1:(4~8)的质量比进行充分混合发酵,制备养殖蚯蚓的基质,铺设于薄膜养殖棚中。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在鳝苗投放10天以后,开始投放饵料,饵料以活蚯蚓和诱虫装置引诱的害虫为主;傍晚定时定点投喂,至少每2天投放一次,每次投食量为鳝鱼体重的3~5%;三周后,投食量调整为鳝鱼体重的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8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