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简化的可变排量转子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8676.9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铁飞;许仲秋;刘光明;佘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F04C2/10;F04C14/22;F04C15/00 |
代理公司: | 衡阳雁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李政科 |
地址: | 4214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简化 可变 排量 转子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化的可变排量转子泵,包括泵体、泵盖、变量环、变量弹簧、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变量环和变量弹簧安装于泵体的空腔内,所述变量环设有一个可容纳内外转子的通孔和一个向外凸出的弹簧压块,所述弹簧压块的一侧与所述变量弹簧接触配合,所述变量环与泵体的空腔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腔,第一反馈油腔可通过油路与主油道或泵出口相通;在第一反馈油腔内的油压作用下,所述变量环能够带动外转子在泵体空腔内进行偏转,使内、外转子的封油区域的相对偏心角度改变,减少进油端的有效面积,从而降低有效排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变排量的转子式机油泵。
背景技术
转子式机油泵主要由内、外转子、机油泵体及机油泵盖等零件组成。主动的内转子和从动的外转子都装在泵体的转子腔内。内转子固定在主动轴上,外转子在转子腔内可以自由转动,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
一般转子式机油泵的内转子有4个或4个以上的凸齿,外转子的凹齿数比内转子的凸子数多一个,这样内、外转子就能进行同向不同步的旋转,转子的外廓形状曲线为次摆线。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至少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些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内、外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内、外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内、外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这样,随着内、外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现有技术提供的转子式机油泵普遍为定量机油泵,随着发动机转速提高,机油泵的供油量就会不断增加,油道内的油压也就会不断增高。而油压的不断增高,会造成润滑油温度上升、粘度下降,从而影响机油的润滑效果和发动机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的可变排量转子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简化的可变排量转子泵,包括泵体、泵盖、变量环、变量弹簧、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变量环和变量弹簧安装于泵体的空腔内,所述变量环设有一个可容纳内外转子的通孔和一个向外凸出的弹簧压块,所述弹簧压块的一侧与所述变量弹簧接触配合,所述变量环与泵体的空腔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腔,第一反馈油腔可通过油路与主油道或泵出口相通;在第一反馈油腔内的油压作用下,所述变量环能够带动外转子在泵体空腔内进行偏转,使内、外转子的封油区域的相对偏心角度改变,减少进油端的有效面积,从而降低有效排量。
进一步地,所述变量环与泵体的空腔侧壁之间还设有第二反馈油腔,第二反馈油腔与变量弹簧均位于变量环的同一侧,第二反馈油腔通过油路与主油道或泵出口相通;第一反馈油腔和第二反馈油腔互不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变量环的外壁间隔设有三个凸起部,每个凸起部各设有一条纵向的密封槽,每个密封槽内均装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变量环和泵体之间设有移动限位机构,该移动限位机构能够对变量环在泵体空腔内的偏转幅度进行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限位机构包括互相配合的限位柱和长条形导向孔,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泵体的空腔底壁上,所述导向孔设置在变量环上,所述变量环通过导向孔套装在限位柱上,导向孔的长度直接决定变量环的偏转幅度。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简化的可变排量转子泵相对于变排量叶片泵更加可靠,抗干扰性更强;相对于齿轮变排量泵,变量灵活,消耗功率扭矩更低,更灵敏,不会产生卡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子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8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