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固态流变成形浆料制备及定量转运的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9088.7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4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胡凌豪;杨光灿;赵升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B22D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流变 成形 浆料 制备 定量 转运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半固态流变成形浆料制备及定量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熔化炉(Ⅰ)及其下方连接的电磁搅拌与超声振动复合室(Ⅱ),电磁搅拌与超声振动复合室(Ⅱ)的出料口和转运设备(Ⅲ)配合,转运设备(Ⅲ)和压铸设备(Ⅳ)配合实现进料;
所述的熔化炉(Ⅰ)包括熔化坩埚(9),熔化坩埚(9)外部依次设有熔化炉保温层(8)和感应线圈(7),感应线圈(7)、熔化炉保温层(8)和熔化坩埚(9)同轴安装在熔化炉底板(11)上,且上部加设了炉盖(1);熔化坩埚(9)内设有第一热电偶(4),第一热电偶(4)上端部穿过炉盖(1),下端部插入熔化坩埚(9)中的金属熔体(10),熔化坩埚(9)内左右对称设置了第一中空塞杆(3)和第二中空塞杆(6),第一中空塞杆(3)和第二中空塞杆(6)的上端部穿过炉盖(1),下端部与熔化坩埚(9)底部的出料口相接触配合,第一中空塞杆(3)、第二中空塞杆(6)的中心设有第二热电偶(2)、第三热电偶(5),第二热电偶(2)和第三热电偶(5)上部均穿过炉盖(1),下部通过熔化坩埚(9)的出料口,穿过整个熔化炉(Ⅰ),插入搅拌坩埚(12)中;
所述的电磁搅拌与超声振动复合室(Ⅱ)包括搅拌坩埚(12),搅拌坩埚(12)外部依次设有第一预热器(13)、保温隔热层(14)、第一冷却系统(15)、第一电磁搅拌器(32)和第一外壳(33),第一预热器(13)、保温隔热层(14)、第一冷却系统(15)、第一电磁搅拌器(32)和第一外壳(33)上端部加设了盖板(38),底部均安装在底板(16)上;在搅拌坩埚(12)的内部中心处设置了冷却棒(34),冷却棒(34)下端部和搅拌坩埚(12)的出料口相密闭接触,其上端面轴线处加工出了一个立方体凹槽,3组超声振动头(35)等间距安装在第一换能器(36)上,且沿径向对称放置,第一换能器(36)上部通过第二弹簧(36-1)连接在熔化炉底板(11)上;冷却棒(34)的上端部沿径向对称安装了4个牵引电磁铁(39),牵引电磁铁(39)上端与熔化炉底板(11)相连接,搅拌坩埚(12)的出料口处设置了浆料出口管道(29),在浆料出口管道(29)上安装了翻转阀门(30)和高温液体流量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固态流变成形浆料制备及定量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电磁铁(39)包括第一弹簧(39-1)、铁芯(39-2)、框架及线圈(39-3),铁芯(39-2)的下部连接有第一弹簧(39-1),铁芯(39-2)的上部连接有框架及线圈(39-3);牵引电磁铁(39)上部通过框架及线圈(39-3)连接在熔化炉底板(11)上,牵引电磁铁(39)下部通过第一弹簧(39-1)安装在冷却棒(3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固态流变成形浆料制备及定量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组超声振动头(35)中每1组包含4个超声振动头(35),均沿径向对称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固态流变成形浆料制备及定量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化炉底板(11)上开设了电源线通道(40),在电源线通道(40)内部设置了销钉(40-2);第一换能器(36)和牵引电磁铁(39)的所有电源线均穿过熔化炉底板(11)上的小孔,通过电源线通道(40),与外接设备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固态流变成形浆料制备及定量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运设备(Ⅲ)包括转运坩埚(26),转运坩埚(26)外部依次设有第二预热器(27)、第一保温层(28)、第二冷却系统(19)和第二电磁搅拌器(18);在转运坩埚(26)的底部从上而下依次设置了变幅杆(25)、第二换能器(24)和超声发生控制器(23);变幅杆(25)的上端部嵌入转运坩埚(26)底部的凹槽中,转运坩埚(26)、第二预热器(27)、第一保温层(28)、第二冷却系统(19)、第二电磁搅拌器(18)、变幅杆(25)、第二换能器(24)和超声发生控制器(23)共同构成转运装置(20),转运装置(20)底部通过轨道轮(21)在轨道(22)上实现往返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90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