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9107.6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汪玉洁;周才杰;陈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G06Q10/06;G06N3/12;G06N3/04;G06F30/27;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端 辅助 电池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经5G通信单元与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通信连接,对电池进行运行管理,以及实时采集电池参数和运行时的电池运行数据并发送至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以及云平台发送的电池参数、电池状态综合估计结果和均衡策略对电池进行参数与状态校正和云端辅助电池均衡管理;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能接收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采集的电池参数和电池运行数据,根据采集的电池参数和电池运行数据对预先建立的电池模型进行估计得出电池状态综合估计结果,得出对应的均衡策略,并将电池参数、电池状态综合估计结果和均衡策略发送至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能实现云端辅助对电池组进行精确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储能器件,凭借其自放电率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微电网等领域。但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锂电池通常无法单个使用,为了使系统的输出电压、功率和能量等级达到一定的要求,锂电池需要通过串并联的方式来提高电压与容量。但由于电池生产阶段的差异性,以及电池工作环境的差异性,通常会导致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运行状态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给其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都是通过锂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对电池组进行管理,以实现电池模型参数与运行状态的准确估计,还需要制定高效的主动均衡策略,进而实现动力锂电池的安全、高效管理。
传统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大多是基于片上系统利用固定算法模式实现电池单元的管理与控制,受限于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传统锂电池管理系统难以实现高复杂度算法部署以及大规模电池单元跟踪。同时,固定算法模式大多基于实验室数据进行参数标定与匹配,难以实现高准确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能解决传统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大多是基于片上系统利用固定算法模式实现电池单元的管理与控制,所存在的难以实现高复杂度算法部署以及大规模电池单元跟踪以及难以实现高准确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5G通信单元和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其中,
所述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5G通信单元与所述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通信连接,能对电池进行运行管理,并实时采集运行时的电池运行数据并通过所述5G通信单元发送至所述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以及接收所述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发送的电池模型参数和云端电池状态综合估计结果对片上电池数学模型进行参数与状态校正,及接收均衡控制策略对所述电池进行云端辅助电池均衡管理;
所述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能通过所述5G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采集的电池运行数据,根据采集的电池运行数据对预先建立的云端电池数学模型进行辨识确定电池模型参数,以及进行估计得出云端电池状态综合估计结果,根据所述云端电池状态综合估计结果得出对应的均衡控制策略,并将所述电池模型参数、云端电池状态综合估计结果和均衡控制策略发送至所述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云端辅助电池管理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的片上电池管理子系统对电池进行运行管理,并采集运行时的电池运行数据,通过所述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的5G通信单元将所述电池运行数据发送至所述云端辅助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
步骤S2,所述电池辅助管理云平台接收所述5G通信单元上传的电池运行数据,对电池运行数据依次进行预处理和转换处理,并存储转换后的所述电池运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9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进料管可调的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可搭载摄像头的多进一出3D打印混色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