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α形火焰配风式层燃炉燃烧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9416.3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2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杜谦;高建民;栾积毅;赵义军;冷浩;崔朝阳;赵广播;吴少华;秦裕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B30/08 | 分类号: | F23B30/08;F23B80/02;F23M5/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焰 配风式层燃炉 燃烧 系统 方法 | ||
一种反α形火焰配风式层燃炉燃烧系统及方法,它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它包括前拱、后拱、炉排和配风系统;前拱和后拱分别倾斜布置,前拱的顶部高度小于后拱的顶部高度,后拱的长度小与前拱的长度,且前拱与后拱的夹角为钝角,前拱、后拱和分隔板分隔为前区和后区,前区为燃烧区,后区为冷却区;所述配风系统包括主管、风机、排烟管和多个配风管;排烟管和多个配风管的一端与主管连接,多个配风管的另一端分别由前拱或后拱伸入燃烧室,每个配风管上设有一个调节阀,排烟管的另一端伸入冷却排烟区,主管与现有锅炉的空气预热器连通,主管和排烟管上分别设有一个风机。本发明减少氮氧化合物生成,减少排烟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及锅炉燃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反α形火焰配风式层燃炉燃烧系统及方法,属于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层燃炉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对司炉人员素质要求不高而被广泛使用,据统计其在工业锅炉中占比高达90%,应用遍及建材、化工、印染、热处理、制药等诸多行业领域,是我国锅炉一种重要的燃烧方式。层燃炉的热损失是影响其燃烧效率的因素,现有的层燃率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层燃炉燃烧控制不佳,煤层燃尽困难,数据表明在很多情况下炉排灰渣含炭量可达30%-40%。如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往复炉排层燃炉》(申请号:201310365289.2,申请日:2013.08.19)利用后拱再辐射将煤引燃,加长炉排使煤燃尽,并未彻底解决煤燃尽困难的问题且使炉体尺寸增大。
2、采用前后拱形成的α火焰,由于前部高挥发分的气流和后部高温富氧气流难以实现良好的混合,为燃尽可燃气体,使得烟气中未燃尽气体较多,存在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较大的问题,造成排烟热损失较大;;同时在低负荷工况下,α火焰难以形成,烟气中和未燃尽气体更多。排烟热损失在锅炉热损失中占有很大比重,降低排烟热损失是锅炉节能方向之一。如发明专利《一种层燃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复合控制系统》(专利号:ZL201610963638.4,申请日:2016.10.28)采用PLC控制系统内嵌层燃炉分级燃烧控制系统,通过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仿真,获得不同负荷下层燃炉内高度方向的温度场分布,并建立层燃炉温度场数据库,未完全解决未燃尽气体过多的问题。
3、层燃炉α火焰将后拱高氧高温的烟气卷入到热解区,使氮氧化物大量生成。目前,层燃炉NOx排放控制技术主要以烟气再循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为主或其联合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存在灰渣含碳量升高和进一步降低炉膛温度等问题,导致层燃炉热效率下降。SNCR技术因层燃炉炉膛空间有限和炉温偏低,多选用反应温度较低的氨水为还原剂,经常遇到有效喷氨点寻找困难、还原反应时间不足、氨逃逸率上升等问题,氨逃逸也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如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用于链条炉的和烟气再循环耦合脱硝系统》(申请号:201610817509.4,申请日:2016.09.12)采用耦合技术,存在所述的容易造成炉膛温度分布不均匀、空间有限及温度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反α形火焰配分式层燃炉燃烧系统及低氮燃烧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α形火焰配风式层燃炉燃烧系统,它包括前拱、后拱、炉排和配风系统;前拱和后拱的下方设置有炉排;前拱和后拱分别倾斜布置,前拱的顶部高度小于后拱的顶部高度,后拱的长度小与前拱的长度,且前拱与后拱的夹角为钝角,前拱、后拱和分隔板分隔为前区和后区,前区为燃烧区,后区为冷却区,前拱和后拱之间的燃烧区可产生反α形火焰;配风系统包括主管、风机、排烟管和多个配风管;排烟管和多个配风管的一端与主管连接,多个配风管的另一端分别由前拱或后拱伸入燃烧室,每个配风管上设有一个调节阀,排烟管的另一端伸入冷却排烟区,主管与现有锅炉的空气预热器连通,主管和排烟管上分别设有一个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94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背光实现调顶功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流延膜生产用高效快速风冷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