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0754.9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兆;张伟;张爱春;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协同 处理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将餐厨垃圾收集后,进行预处理;S2:制浆:预处理之后,将餐厨垃圾制浆,制浆完成后进行厌氧发酵,并得到沼液和沼气;S3:缓冲、预处理:将沼液通入到中间水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气浮,去除沼液中的悬浮油;S4:MBR污水处理系统:将去除完悬浮油的沼液进行反硝化处理;S5:过滤: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沼液分别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并得到清液和浓缩液;S6:杀菌消毒:将得到的清液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完成后得到中水。本申请具有改善现有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处理不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泔水),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统称,厨余垃圾指居民日常烹调中废弃的下脚料和剩饭剩菜,其中餐饮垃圾是来自饭店、食堂等商业与公共机构产生的残羹剩饭,由于含盐和含油量较大,一般不适合直接堆肥处理还田利用。混合后的餐厨垃圾一般也不适合直接堆肥处理,现有的处理方法为直接填埋或焚烧,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浪费。餐厨垃圾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新型的处理方法是通过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获得黑水虻蛋白,但是高湿度的餐厨垃圾不适合黑水虻成长,前期需要对餐厨垃圾进行压滤并对渗滤液进行单独处理后达标排放才可。餐厨垃圾渗滤液的颜色偏黑色,成分复杂,有机物和氨氮的浓度高,主要含有食物纤维、淀粉、脂肪、动物植物油、各类佐料、和蛋白质等污染物,处理成本高,大量的高浓度废水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厨余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含水率高达85%左右,在运输车内挤压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同时,在堆肥初期,含水率也在65%以上,在堆肥高温的条件下,产生渗滤液。这种高浓度有机物的渗滤液,产生极其腐臭的气味,通常在堆肥过程中回喷到堆肥堆体。膜覆盖好氧发酵通常分为一次发酵4周和二次发酵2周,渗滤液的回喷,如果在一次发酵前,由于堆体内的厨余垃圾含水率很高,回喷的渗滤液会从底部流出,再次造成污染;如果在二次发酵翻堆时回喷,虽然可以完全吸收,由于后续发酵的时间太短,达不到完全发酵的效果。同时,渗滤液极其腐败的臭味,会在回喷的时候散发到空气中,造成恶劣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餐厨垃圾及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餐厨垃圾收集后,进行预处理;
S2:制浆:预处理之后,将餐厨垃圾制浆,制浆完成后进行厌氧发酵,并得到沼液和沼气;
S3:缓冲、预处理:将沼液通入到中间水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气浮,去除沼液中的悬浮油;
S4:MBR污水处理系统:将去除完悬浮油的沼液进行反硝化处理;
S5:过滤: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沼液分别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处理,并得到清液和浓缩液;
S6:杀菌消毒:将得到的清液进行紫外消毒,消毒完成后得到中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设置的餐厨垃圾和渗滤液协同处理工艺,先将餐厨垃圾进行分选,分选后进行破碎和发酵,在分选餐厨垃圾、破碎和发酵的过程,均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具有密封性好、操作方便、维修容易、便于封闭运输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异味扩散的概率。
优选的,步骤S1中,先对收集到的餐厨垃圾进行除杂和过滤,除去餐厨垃圾中含有的塑料袋和砂石等块状杂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餐厨垃圾的筛选,能够先将不容易破碎和熔接的杂质剔除出去,提高后续步骤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07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