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故障自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1361.X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向根华;许守宏;罗泳;钟万华;袁仁靖;雷钊洪;郑少杰;黎瀚龙;梁小燕;万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北江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杨桂洋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故障 自愈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低压故障自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房进线机构,所述电房进线机构包括两台变压器,每台变压器均连接一根进线,进线上设有进线开关,两根进线通过连接线路连接,连接线路上设有母联开关,进线上装接有出线,出线与用电末端连接,出线上设有出线开关,至少两个电房中的相邻的两个电房之间通过转供电线路连接,该转供电线路上设有转供电开关,转供电开关、出线开关、进线开关、母联开关均与电监控终端通讯连接。本发明完善了低压网架结构,实现自动分断进出线开关及跨电房负荷转供电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0.4kV配电系统行业,特别涉及一种低压故障自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电网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内容,在电能生产、高压传输、中压变电站等环节的遥测、远动等智能化技术已经普及,但电网末端的终端低压配电站却鲜有实施智能化监控系统,而这些节点大量地分布在城市、工厂、交通、农业生产等领域,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终端用户的用电安全,也会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供电,因此,对末端变配电站、配电房进行有效地电力和环境监控,是解决智能电网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压故障自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压故障自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房进线机构,所述电房进线机构包括两台变压器,每台变压器均连接一根进线,进线上设有进线开关,两根进线通过连接线路连接,连接线路上设有母联开关,进线上装接有出线,出线与用电末端连接,出线上设有出线开关,至少两个电房中的相邻的两个电房之间通过转供电线路连接,该转供电线路上设有转供电开关,转供电开关、出线开关、进线开关、母联开关均与电监控终端通讯连接。
所述转供电线路与进线连接。
所述每根进线上都连接有若干根出线,每根出线上都设有出线开关。
所述转供电开关、出线开关、进线开关、母联开关分别通过485总线与电监控终端通讯连接。
所述进线的电压为0.4KV。
一种低压故障自愈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有两个电房进线机构,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三变压器、第四变压器,第一变压器连接进线开关QF1,第二变压器连接进线开关QF2,进线开关QF1和进线开关QF2间连接有母联开关QF3,进线开关QF1和进线开关QF2分别连接有若干个分支出线,第三变压器连接进线开关QF4,第四变压器连接进线开关QF5,进线开关QF4和进线开关QF5间连接有母联开关QF6,进线开关QF4和进线开关QF5分别连接有若干个分支出线,进线开关QF2和进线开关QF4通过负荷转换开关QF7连接,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三变压器、第四变压器输出的进线电压为低压0.4KV;
当QF1、QF2均失压时,对线路进行检查,在进线和出线回路均无故障报警时,QF1和QF2先进行失压跳闸,待QF1和QF2分闸后,计算历史同期负载电流,若QF1、QF2、QF4历史同期负载电流之和小于QF4额定电流,则合闸QF7和QF3,由第三变压器进行转换供电;若QF1、QF2、QF4历史同期负载电流之和大于QF4额定电流,则按照历史同期负载率,切除出线上连接的3级或者2级负荷,再合闸QF7和QF3。
所述QF7合闸之后,存在变压器失压时,当分支出线和进线开关无故障时,再计算同期历史负荷QF1、QF2、QF4、QF5的负载电流之和,若小于需要转供的进线开关额定值,则合闸QF3、QF6,若大于,将分支出线上的相应的2级负荷和3级负荷后,再合闸QF3、QF6。
本发明完善了低压网架结构,实现自动分断进出线开关及跨电房负荷转供电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北江开关厂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北江开关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13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