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调式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2794.7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3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荣;汤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04;F16M11/08;F16M11/18;G06F3/042;G09B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徐赣林 |
地址: | 247126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调式 电子 黑板 组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式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涉及电子黑板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支撑框;支撑框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一支撑块;支撑框的一侧并排竖直设置有一对与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支撑块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杆上滑动装设有一第一从动块;两第一从动块之间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一承载条相连接;第一承载条上滑动装设有一对活动块;活动块上竖直穿插有一第二承载条;第二承载条与第一承载条垂直设置;第二承载条的两端均固定有一第二从动块。本发明不仅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电子黑板的使用灵活性,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黑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调式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黑板采用稳定可靠的红外线感应定位技术、液晶示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跟电子白板不同,它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液晶电视、电脑等诸多办公设备功能,加上特殊的书写软件,使信息处理更为方便,演示更为生动,不需要复杂的安装调试,降低了系统成本。
电子黑板由以前的单点触摸发展到现今的多点触摸,使老师的教学由平面发展到空间,逐步实现了计算机与人类的交互使用,以前科幻电影的镜头正在逐步实现。未来人们的生活将会伴随着电子黑板的应用。
电子黑板正逐步普及国内大中小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商务应用中,在国外,西方和欧洲国家已基本实现学校的普及,相比之下,国内的完全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相关行业人士认为,电子黑板,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科技教学设备在以后将会在中国进入大量普及的阶段,甚至会出现井喷现象。这是必然趋势。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黑板一般都是一体结构,电子黑板固定安装在墙体上,不方便对电子黑板进行调节,而且电子黑板功能也比较单一,不方便上课时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因此需要一种电子黑板去解决这些缺陷,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基于可调式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调式的电子黑板组件及控制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可调式的电子黑板组件,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一支撑块;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并排竖直设置有一对与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上滑动装设有一第一从动块;两所述第一从动块之间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一承载条相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条上滑动装设有一对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竖直穿插有一第二承载条;所述第二承载条与第一承载条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承载条的两端均固定有一第二从动块;两所述第二承载条朝向相同的一端上的第二从动块之间通过一与支撑块相对应的第二驱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块套设于第二驱动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支撑块转动连接;两所述活动块朝向相同的一表面均转动连接有一第一传动杆;两所述第一传动杆相近的一端之间通过一安装块相连接;所述安装块上转动连接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表面竖直固定有一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内侧竖直装设有一电子黑板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的四个边棱上均至少具有一对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杆为单向丝杆;所述第一从动块为与第一驱动杆相配套的丝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具有一空腔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连接于一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与第一驱动杆该端相近的支撑块的空腔结构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杆为双向丝杆;所述第二从动块为与第二驱动杆相配套的丝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连接于一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于与第二驱动杆该端相近的支撑块的空腔结构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2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质量测量装置、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文本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