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3682.3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0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常李;周大勇;雷鸣;焦克新;张建良;马恒保;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C21B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炉缸护炉 效果 评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所述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是通过计算钛矿在高炉内的沉积率,对护炉效果进行判断,并通过高炉炉缸侧壁炭砖厚度的比较计算出护炉指数,对护炉效果进行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属于高炉炼铁领域,具体为对钛矿护炉效果评价模型及护炉钛负荷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是炼铁工艺中最经济高效的主体反应容器,其炉缸长寿问题是高炉长久发展以来所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尤其在目前矿石资源匮乏和高强度冶炼的条件下,高炉长寿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高炉炼铁技术的提升,高炉工作者针对高炉炉缸长寿问题采取高炉炉缸维护操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的提高了高炉寿命。在护炉条件下,对高炉炉缸护炉状态评估十分重要,有利于降低护炉成本,稳定高炉生产。
目前主要从炉缸侧壁温度和炭砖残厚来反映炉缸护炉效果,然而传统的评判方法不能真实且实时反映炉缸护炉效果,护炉效果相对滞后,且无法为后续高炉钛矿护炉提供指导,因此,提出一种新的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是炼铁工作者迫切需要的,对指导高炉操作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为克服当前高炉炉缸护炉效果评判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具体为对钛矿护炉效果评价模型及护炉钛负荷预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进一步的,所述高炉炉缸护炉效果的评判方法是通过计算钛矿在高炉内的沉积率,护炉效果进行判断,并通过高炉炉缸侧壁炭砖厚度的比较计算出护炉指数,对护炉效果进行评价,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1)、测量数据:测量钛中TiO2收入项,记录为a;测量钛中TiO2支出项,记录为b;测量同一时间下炉缸侧壁炭砖残余厚度,记录为d;
步骤(2)、计算钛的沉积率,判定是否达到护炉效果:其计算公式为钛沉积率=炉内沉积TiO2量/a*100%,其中炉内沉积TiO2量(kg/t)=a-b;当钛沉积率0时,评价为达到护炉效果,进行下一步计算,当钛沉积率≤0时,调整入炉钛负荷,直至钛矿沉积率0;
步骤(3)、计算护炉指数,评价护炉效果:记录为PID,所述PID=d2/d1,其中d1为钛矿沉积率≤0时,高炉炉缸侧壁炭砖的厚度;d2为钛矿沉积率0时,高炉炉缸侧壁炭砖的厚度;当 PID1时,炉缸侧壁炭砖钛矿保护层厚度逐渐增加,判定护炉效果好;当PID≤1时,此需要调整入炉钛负荷。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在计算出钛矿的沉积率之后,利用多次测量得到的钛矿沉积率数值,得到高炉的全生命周期内钛沉积率推移图。
进一步的,在步骤(2)和(3)中,所述入炉钛负荷=钛矿中的TiO2量/高炉的产量,调整方法为调整入炉的钛矿的加入量。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同步记录入炉钛负荷数值,得到高炉全生命周期内入炉钛负荷推移图;根据步骤(3)中的PID数值,根据PID1时的入炉钛负荷值,在同时满足经济性和护炉效果的条件下,计算出最优的入炉钛负荷值。
有益效果
1)通过实时跟踪计算钛在高炉内的收支平衡,明确钛沉积率,并对生命周期内钛沉积率推移图进行表征,判断高炉炉缸护炉效果。
2)根据即时炭砖残余厚度变化计算,形成炉缸护炉效果评价,具有一定时效性,同时在该评价基础上,逐级调整入炉钛负荷,为下一步护炉合理的入炉钛负荷进行预测,可实现对现成护炉的指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3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复杂工业设备物理机理知识的通用表征方法
- 下一篇:通话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