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出式测井用弱点短节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5039.4 | 申请日: | 202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桂旭;刘鹤龄;孙志远;焦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17/1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7 | 代理人: | 封代臣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出式 测井 弱点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出式测井用弱点短节及其装配方法,该短节包括上接头、活塞筒和下接头,活塞筒的一端与上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设置两个键槽,在下接头上设置两个防转键,活塞筒的两个键槽可分别装入上述下接头的两个防转键中,在活塞筒内设置弱点芯轴,在弱点芯轴上依次套装压簧和可挤压压簧的活塞。本发明所公开的弱点短节,安装在放射性仪器下端,易遇卡仪器上端,在仪器遇卡,拉力超过极限值时,弱点短节首先断裂,有效保护放射性短节,使放射性仪器首先出井,降低放射性仪器施工和打捞风险及辐射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测井中的过钻头或泵出式测井工艺领域,特别涉及该领域中的一种泵出式测井用弱点短节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泵出式测井施工工艺适用于复杂井、水平井,与钻具直推测井方式相比,可靠性大大提高。泵出式测井系统由伽马、连斜、放射性、侧向、声波、感应等项目组成,整串仪器连接后长度约为60米,为保证声波、感应等测井项目的曲线质量,需加多个扶正器,保证居中效果,在复杂井井况较差时,由于仪器串的长度及扶正器等因素,大大增加了仪器串遇卡的风险,由于仪器串中间连接环节多,在受力状态复杂时,系统弱点也是不确定的,在解卡施加拉力时,易造成仪器串多处断裂、损坏,这种情况下断裂位置不确定、极限拉力值不确定,在带有放射性项目的系统中,给放射性源的控制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泵出式测井系统中设置确定的弱点位置,确定合理的极限拉力值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打捞放射性仪器时拉力安全可控的泵出式测井用弱点短节及其装配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泵出式测井用弱点短节,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上接头、活塞筒和下接头,活塞筒的一端与上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设置两个键槽,在下接头上设置两个防转键,活塞筒的两个键槽可分别装入上述下接头的两个防转键中,在活塞筒内设置弱点芯轴,该弱点芯轴的一端通过螺纹与下接头连接,并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弱点芯轴上依次套装压簧和可挤压压簧的活塞,活塞与活塞筒、弱点芯轴之间均通过密封圈密封,在活塞筒上与压簧相对处开孔,弱点芯轴的另一端通过压紧螺母压紧在活塞筒的内壁凸环上,并在压紧螺母上安装挡圈,在上述的内壁凸环上开孔,在下接头上安装与弱点芯轴的内芯相通的单向阀和溢流阀,通过单向阀从弱点芯轴向活塞筒内注入硅油,使硅油充满活塞筒内部空间。
进一步的,在弱点芯轴上设置与紧定螺钉相对应的打顶丝孔。
进一步的,在紧定螺钉上涂抹3145胶。
进一步的,在活塞与弱点芯轴之间设置间隙,间隙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圈密封,在活塞的末端开孔使上述间隙与活塞筒的内部空间相通。
进一步的,弱点短节安装在放射性仪器的下端,极限拉力值大于泵出式测井系统最大的安全拉力,小于弱点短节上端所有仪器的极限拉力。
一种装配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泵出式测井用弱点短节,其改进之处在于:在弱点芯轴上安装压簧和活塞,再通过螺纹将弱点芯轴与下接头相连,安装到位后在弱点芯轴上开设打顶丝孔,用与打顶丝孔相配合的紧定螺钉将弱点芯轴和下接头固定,并涂抹3145胶防松,将弱点芯轴套入活塞筒内,并把活塞筒一端的两个键槽分别装入下接头的两个防转键中,用套筒扳手安装压紧螺母,将弱点芯轴压紧在活塞筒的内壁凸环上,并在压紧螺母上安装挡圈,活塞筒的另一端与上接头固定连接,通过单向阀从弱点芯轴向活塞筒内注入硅油,直至硅油从溢流阀内溢出为止,使硅油充满活塞筒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公开的弱点短节,安装在放射性仪器下端,易遇卡仪器上端,在仪器遇卡,拉力超过极限值时,弱点短节首先断裂,有效保护放射性短节,使放射性仪器首先出井,降低放射性仪器施工和打捞风险及辐射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弱点短节使测井系统存在确定的弱点,抗拉极限值确定,利于司钻控制最大安全拉力,有效保护弱点短节以上的仪器,在遇卡时不易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5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