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二噁英袋笼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5609.X | 申请日: | 202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3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嵩;程广文;郭中旭;付康丽;赵瀚辰;姚明宇;刘茜;杨成龙;蔡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6 | 分类号: | B01D46/06;B29C64/118;B33Y70/10;D01D5/42;D01F6/48;D01F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沉积 成型 打印 脱二噁英袋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二噁英袋笼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首先将硝酸锰、六水合硝酸铈和七水合硫酸钴混合后制备出脱二噁英催化粉体,然后将脱二噁英催化剂粉末、聚四氟乙烯粉末、硫酸钡、聚乙烯蜡、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后,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制备成丝状料,然后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3D打印出脱二噁英袋笼;该制备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将催化剂负载于滤袋袋笼上,制备出具有脱二噁英功能的袋笼。与常规袋笼相比,本发明对滤袋的支撑更加充分且均匀,进一步降低了滤袋表面的受力,延长了滤袋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二噁英袋笼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烟气的净化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而烟气脱二噁英又是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的难点。滤袋脱二噁英是一种新的烟气脱二噁英技术,该技术借助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滤袋,利用袋式除尘工艺,在低温下实现烟气脱二噁英。目前只有美国戈尔公司具有成熟应用的催化滤袋产品,该技术在国外垃圾焚烧烟气治理上获得了成功应用,但其价格昂贵,研制难度颇大。目前,国内脱二噁英滤袋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浸渍法,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制备脱二噁英滤料,但通常存在脱二噁英活性组分分散性较差,催化剂与滤袋纤维结合强度较弱,导致滤袋脱二噁英效率较低,使用寿命较短,这极大限制了其工程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二噁英袋笼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出的脱二噁英滤袋活性组分分散性较差,催化剂与滤袋纤维结合强度较弱,导致滤袋脱二噁英效率较低,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二噁英袋笼,包括圆筒型的笼壁,所述笼壁的上端一体连接有环形的上圈口,笼壁的下端设置有圆形的笼底;所述笼壁和笼底上均开设有微孔;所述袋笼的材料中包含脱二噁英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微孔的平均直径为1~5mm,相邻微孔边部之间的距离为2~10mm。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二噁英袋笼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硝酸锰、六水合硝酸铈和七水合硫酸钴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形成过程溶液;调整过程溶液的pH值至8,然后将过程溶液沉淀、过滤,将过滤得到的产物洗涤并烘干后得到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焙烧并研磨后得到脱二噁英催化粉体;
步骤2,以质量份数计,将50~65份的脱二噁英催化剂粉末、10~20份的聚四氟乙烯粉末、1~5份硫酸钡、0.5~4份聚乙烯蜡、3~5份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后,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球磨后得到物料A;向物料A中加入4~18份煤油,密封后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均匀,陈化48~60h后得到物料B,物料B挤压后得到棒状料,将棒状料压延成带后,再采用膜裂方法制备成丝状打印料;
步骤3,将丝状打印料引入至3D打印机中,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按照设定模型进行打印,打印过程中,丝状打印料在3D打印机中的管口被熔融后,以液珠的形式被挤出,冷却成型后固化成为脱二噁英袋笼。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优选的,步骤1中,硝酸锰、六水合硝酸铈和七水合硫酸钴的质量比为2.2:1.5:1。
优选的,步骤1中,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4小时。
优选的,步骤2中,聚四氟乙烯粉末的粒度为500nm~50μm;丝状打印料的直径为1.0~1.3mm。
优选的,步骤2中,物料B挤压成棒状料以前,在3~4MPa下预挤压5~8min。
优选的,步骤3中,设定模型的层高为0.1~1mm,壁厚为0.1~0.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5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