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5654.5 | 申请日: | 202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8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斌;熊还超;张朋;詹赡;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24/10;C04B10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凝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领域。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凝胶材料340~360份,人工砂700~900份,碎石900~1200份,减水剂7~8份,缓凝剂8~10份,水150~190份;其中,所述凝胶材料由水泥、矿粉和煤灰混合而成,凝胶材料中矿粉和煤灰各自的重量占凝胶材料的重量百分比均不小于10%,且凝胶材料中矿粉和煤灰的总重量之和占凝胶材料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0~50%,所述缓凝剂由柠檬酸钠、葡萄酸钠、磷石膏、粉煤灰和电石渣按照(20‑24):(16~18):(35~42):(16~20):3的重量比制得。本发明能控制混凝土在48h内不进行初凝,方便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大型工程的需要,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许多大型工程中为满足施工工序和施工时长的需求,既要求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又要保证凝结后期的强度。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0758607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它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水165-175份,水泥160-260份,矿粉56-64份,粉煤灰80-160份,砂子835-841份,石子983份,外加剂6-8.5 份;所述外加剂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缓凝剂10-14份,减水剂35-41份;所述减水剂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分:聚醚类保坍型减水剂7-9份,聚醚类保水型减水剂9-11份,甲基烯丙基醇聚氧乙烯醚19-21份;所述聚醚类保坍型减水剂包括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和丙烯酸羟乙脂;所述聚醚类保水型减水剂为丁二醇单乙烯醚聚氧乙烯醚。
上述超缓凝混凝土虽然具有较好的缓凝性能,但是由于上述超缓凝混凝土的缓凝剂主要是使用价格较为昂贵的葡萄糖酸钠和柠檬酸钠,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不仅成本较低,能满足C30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而且能控制混凝土在48h内不进行初凝,从而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方便运输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凝胶材料340~360份,人工砂700~900份,碎石900~1200份,减水剂7~8份,缓凝剂8~10份,水150~190份;其中,所述凝胶材料由水泥、矿粉和煤灰混合而成,凝胶材料中矿粉和煤灰各自的重量占凝胶材料的重量百分比均不小于10%,且凝胶材料中矿粉和煤灰的总重量之和占凝胶材料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0~50%,所述缓凝剂由柠檬酸钠、葡萄酸钠、磷石膏、粉煤灰和电石渣按照(20-24):(16~18):(35~42):(16~20):3的重量比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尽可能的在凝胶材料中使用成本更加低的矿粉和煤灰,缓凝剂使得混凝土颗粒表面包裹一层膜水,从而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得到增强,进而延长本申请所述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减水剂能够减少再生混凝土中的水的用量,有利于加快再生混凝土的凝固,减少了混凝土凝固过程中进入杂质而使其强度降低的情况,这样,在水、凝胶材料、减水剂和缓凝剂的共同作用下,本发明不仅成本较低,能满足C30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而且能控制混凝土在48h内不进行初凝,从而延长本申请所述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方便运输。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凝剂中柠檬酸钠、葡萄酸钠、磷石膏、粉煤灰和电石渣的重量比为22:18:39:1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5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