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搭建的水系统管路试验平台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5992.9 | 申请日: | 202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7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胡洋;李伟;李斌;肖龙洲;张德满;唐昉;尚进;俞健;谢江辉;蔡标华;舒鑫;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搭建 水系 统管 试验 平台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系统试验管路设计建造领域,提供一种快速搭建的水系统管路试验平台及其工作方法及其工作方法,尤其适用于实验室搭建的用于对水系统管路元件特性、管路配置、管路走向与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该平台包括基础元件、基础平台安装板、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所述基础元件包括标准化制作的基础功能元件和标准化制作的基础连接元件,所述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基础库模块、设计模块、辅助模块、仓储管理模块。本发明试验平台具有研究功能多、搭建时间短、改造简单、管路组成件复用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系统试验管路设计建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搭建的水系统管路试验平台及其工作方法,尤其适用于实验室搭建的用于对水系统管路元件特性、管路配置、管路走向与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
背景技术
管路系统是船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水系统管路在船舶中大量存在。一套设计成熟的水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进行试验,特别是管路元件特性试验、系统性能试验。目前在船舶系统试验领域,用于研究管路元件(阀门、降噪元件、三通、弯头)特性、管路系统配置、管路走向与性能的试验平台,一般都是根据特定试验项目进行搭建的,其原有的试验平台设计及搭建一般是按照绘制原理图—现场规划—管路放样—制管(切割、弯管)—焊接(法兰、三通、弯头) —涂装—整体安装进行的。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现场规划、管路放样及管路制作过程中,同时管路涂装过程存在异味污染空气。在试验完成后,试验系统管路一般会进行拆解,拆解后的管路、附件等因其未进行标准化设计、不同实现通用化使用,一般会进行存放或报废。按照此模式建造的试验平台,存在研究功能单一、搭建时间长、搭建后改装复杂、附件复用率低、建造费用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快速搭建的水系统管路试验平台及其工作方法。其首先采用三维设计的模式对试验系统进行规划,从基础元件模型中选择需要的元件搭建试验管路的模型,然后生成施工清单和施工图纸,按照施工清单和施工图纸,从基础元件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标准的系列化管路元件及管路附件,采取积木搭建的组装方式,配合试验设备组装成特定功能的试验管路,快速实现试验台架的搭建。该试验平台可开展对阀门、滤器、消声器等进行特性研究、对系统管路配置进行研究、对管路走向与性能关系进行研究等试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搭建的水系统管路试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基础元件、基础平台安装板、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
所述基础元件,包括标准化制作的基础功能元件和标准化制作的基础连接元件。
所述基础功能元件由标准接口法兰、过渡管段、过渡配合法兰、原始元件、RFID电子标签组成。所述原始元件可以为阀门、滤器、流量计、或消声器。所述过渡管段一端安装有标准接口法兰,另一端安装有过渡配合法兰,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过渡管段的中间。所述原始元件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配合法兰与所述过渡管段相连。
所述基础连接元件由标准接口法兰、过渡管段、原始连接元件、 RFID电子标签组成。所述原始连接元件可以为直管、弯头、或三通。所述过渡管段一端安装有标准接口法兰,另一端与原始连接元件焊接连接,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原始连接元件的中间。
所述过渡管段中间部分其材料为透明材质,可观察水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
所述基础元件的长度为统一的标准化的长度,一般取500mm、或1000mm。
所述标准接口法兰为符合统一标准的法兰,使得通径一致的任意基础原件均能够通过标准法兰接口进行安装连接。
所述基础平台安装板为规格一致的钢制平板,平板上面设置有横向交错的T型槽,平板下部设置有4个安装基座可用于平板安装在地面上,所述T型槽中间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圆孔方便螺栓进行插入安装。所述平板相邻的两边为凸边,另外相对的两边为凹边。任意数量基础平台可通过凸边和凹边的配合组成任意大小的试验安装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5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垃圾系统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执法记录仪智慧监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