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7308.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汝灏;高尚;巴瑞;陈冲;杨子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 地下室 外墙 之间 换撑梁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各根支护桩的腰梁模板,所述腰梁模板与地下室外墙模板平行设置;
在所述腰梁模板和地下室外墙模板之间并按预设间隔设置的换撑梁模板,每个换撑梁模板的一端与所述腰梁模板垂直连通,每个换撑梁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室外墙模板垂直连接;
外墙操作架,所述外墙操作架包括多根立杆和与所述立杆垂直连接的横杆,每根立杆的顶部支撑于腰梁模板和换撑梁模板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立杆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换撑梁模板的底部接触的高度微调顶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换撑梁模板包括:
一块底面钢板;
二块侧面钢板,二块侧面钢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面钢板的一侧,以形成截面为U字型的上开口的换撑梁模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钢板和侧面钢板的厚度为3毫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侧面钢板与所述底面钢板通过铰链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侧面钢板上还设置有加固角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换撑梁模板上的加固木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木方包括:
一块底面木方;
二块侧面木方,二块侧面木方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面木方的一侧,以形成截面为U字型的下开口的加固木方,每块侧面木方的下开口的一端为自由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木方的下开口与换撑梁模板的上开口相对,且每块侧面木方的一个自由端架设在一个加固角钢上;
二块侧面木方通过对拉螺栓连接。
10.一种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换撑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对支护桩的混凝土面进行凿除,露出主筋,进行界面清理;
步骤S2,将腰梁模板连接各根支护桩,所述地下室腰梁模板与地下室外墙模板平行设置,在所述腰梁模板和地下室外墙模板之间并按预设间隔设置换撑梁模板,每个换撑梁模板的一端与所述腰梁模板垂直连通,每个换撑梁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室外墙模板垂直连接,每个换撑梁模板包括一块底面钢板和二块侧面钢板,二块侧面钢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面钢板的一侧,以形成截面为U字型的上开口的换撑梁模板,每块侧面钢板与所述底面钢板通过铰链连接,每块侧面钢板上还设置有加固角钢;
步骤S3,在腰梁模板和换撑梁模板的底部借用地下室外墙脚手架进行搭设加固,其中,所述外墙操作架包括多根立杆和与所述立杆垂直连接的横杆,将每根立杆的顶部的高度调节顶托支撑于换撑梁模板的底部,并通过采用高度调节顶微调换撑梁模板支设高度;
步骤S4,在所述换撑梁模板上设置加固木方,其中,所述加固木方包括:一块底面木方和二块侧面木方,二块侧面木方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面木方的一侧,以形成截面为U字型的下开口的加固木方,每块侧面木方的下开口的一端为自由端,将所述加固木方的下开口与换撑梁模板的上开口相对,且将每块侧面木方的一个自由端架设在一个加固角钢上后,将二块侧面木方通过对拉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3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充电系统及其通讯方法、可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有机玻璃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