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硫化镉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317556.5 申请日: 2020-11-23
公开(公告)号: CN112666237B 公开(公告)日: 2022-03-15
发明(设计)人: 牛利;韩冬雪;高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36 分类号: G01N27/36;B82Y15/00;B82Y30/00;B82Y40/00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雷月华
地址: 510006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硫化 纳米 颗粒 氧化 阵列 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制备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基于硫化镉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线阵列/FTO电极;采用水热法制备CdS纳米颗粒与TiO2纳米线阵列复合材料电极。本发明提供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亚硝酸盐。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亚硝酸盐的检测主要基于一种全新的机制——亚硝酸盐对CdS的刻蚀现象。本发明方法克服了传统电化学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基于新发现的亚硝酸盐对CdS的刻蚀现象,构建一种基于新传感策略的光电化学传感器,且该传感器可实现对亚硝酸盐得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化学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硫化镉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亚硝酸盐是一种与食品行业息息相关的化合物,该物质可以存在于多类天然和加工食品中。亚硝酸盐可以是由化肥滥用造成的污染土壤或水源转移至蔬果中;其也可能由腐败食物中细菌还原硝酸盐产生;其同样也是一种肉类制品添加剂,对于肉类食品可起到防腐和增色的作用。鉴于其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的事实,摄入亚硝酸盐可产生的严重生理问题不容忽视。大剂量摄入亚硝酸盐,可导致其与人红细胞中的血红素结合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影响体循环中氧气的传输。该症状对婴儿的影响尤其严重,此外,亚硝酸盐对婴儿有致畸作用。长期较低剂量摄入亚硝酸盐,同样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恶劣的影响。在酸性的微环境中,亚硝酸盐易与食物中的胺类反应生成具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类物质。由此可见,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超标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因此,控制摄入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的检测这些年持续受到大众的关注。各国政府或相关行业从业者纷纷出台了各类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标准,并不断研发和完善针对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目前,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法等。分光光度法以盐酸萘乙二胺检测法为代表,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直观,检测设备要求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之一。同为该标准中采用的离子色谱法对亚硝酸盐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操作简单,但对仪器有一定的要求。以荧光和电化学法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的亚硝酸盐检测方法同样展现出优异的表现。电化学法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低成本和易于小型化等优势,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亚硝酸盐检测方法之一。然而绝大部分电化学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主要基于电催化氧化亚硝酸盐的原理,需要施加较高的外加电压(一般大于0.6V),外加高电压可能导致干扰信号繁多和检测背景信号较强等现象;基于电催化还原亚硝酸盐原理的检测方法虽然能克服以上问题,但其电催化反应易受到氧气的干扰,降低检测方法的精准度。因此,利用电化学手段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存在着较高的应用潜力,但在性能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检测法是近年来由电化学检测法发展出的分支之一。该检测方法将激发信号(光)和检测信号(电)在形式上分开,因此具有背景信号低、噪声干扰小、灵敏度高等特性。目前,基于光电化学原理的亚硝酸盐检测研究工作极少被报道,搜索后仅两篇。Francisco等人的工作中利用BiVO4光催化氧化的原理检测亚硝酸盐,但仍需施加高达1.1V的外加电压。Luo等人的工作中,在传感器表面构建了修饰光敏剂Ru(bpy)32+的 SnO2-AuNPs 3D网状结构,用于光催化氧化亚硝酸盐。该传感器所需外加电压为0.4V,兼具优秀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上研究表明,光电化学法可实现对亚硝酸盐的高性能分析和检测,但目前该类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性能提升潜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硫化镉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