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7927.X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曾思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20;C12R1/01;C12R1/89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絮凝 体系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絮凝菌的培养、栅藻的培养,将絮凝菌与栅藻在生长对数期后期共培养;
所述生物絮凝菌的培养是为海科贝特氏菌(
所述共培养的方法为在栅藻中接入生物絮凝菌后置于摇床共培养或在栅藻中接入生物絮凝菌后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絮凝菌的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固体琼脂培养基上挑取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5-30°C、120-180 r/min培养32-38h;
S2.将步骤S1中培养的种子菌液按接种量8-12%(v/v)转接至发酵培养基,25-30℃、120-180 r/min培养28-36h;
S3.将步骤S2中培养液离心处理,获得生物絮凝菌母液;
S4.用蒸馏水配制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
S5.将生物絮凝菌母液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36h,离心处理,获得生物絮凝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藻的培养,包括以下步骤:将栅藻的藻种,在以下条件进行培养:温度为28-30℃,磁力搅拌转速为250-300 r/min,CO2体积分数为2.0%-2.5%,通气量为0.2mL/( mL·min) ,光照强度为 50-200 lx,培养24- 96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含有发酵培养基的摇瓶中,加入摇瓶体积15-30%的种子培养液,进行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灭菌前用2 M NaOH或2 M HCl将培养基初始pH调至4.0-1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灭菌前用2 M NaOH或2 M HCl将培养基初始pH调至8.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琼脂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胰蛋白胨10.0 g/L,酵母粉5.0 g/L,NaCl 30.0 g/L,琼脂20.0 g/L。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胰蛋白胨10.0 g/L,酵母粉5.0 g/L,NaCl 30.0 g/L。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糖30.0-50.0 g/L,胰蛋白胨5.0 g/L,酵母粉1.0 g/L,将上述组分溶于80%(v/v)人工海水和20%(v/v)去离子水中;
所述人工海水成分包括以下组分:NaCl 24.0 g/L,MgCl2·6H2O 11.0 g/L,Na2SO4 4.0g/L,CaCl2·6H2O 2.0 g/L,KCl 0.7 g/L,KBr 0.1 g/L,H3BO3 0.003 g/L,Na2SiO3·9H2O0.005 g/L,SrCl2·6H2O 0.004 g/L,NaF 0.003 g/L,NH4NO3 0.002 g/L。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培养基包括固体琼脂培养基、复合氮源,所述复合氮源为酵母提取物和谷氨酸的组合;所述酵母提取物与谷氨酸的质量比(w/w)为4:1-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9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