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链头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7945.8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川;韩生平;杨道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和联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葛燕婷 |
地址: | 52389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链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链头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顶针、第一模芯、第二模芯以及抽拉组件,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安装于前模仁以及后模仁之间,第一模芯、第二模芯、前模仁以及后模仁共同形成型腔,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分别安装于抽拉组件,顶针活动安装于后模仁并位于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下方,抽拉组件带动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反向运动,使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抽离型腔中的成品,顶针将成品及料沟顶出,由于顶针位于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下方,并不与型腔直接接触,因此顶针与后模仁上的通孔无需紧密配合,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磨损;当产品成型,第一模芯以及第二模芯抽离后,顶针才抵触产品,将产品顶出,产品表面不会产生顶针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拉链头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注塑过程中,模具型腔注满胶开始脱模的时候,依靠模具后模推板顶出顶针到预设位置,模具顶针把产品顶出来实现产品与模具的脱离,这样一个过程就是顶针在模具上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顶针位于型腔下方,为了防止熔融状态的原料漏出,顶针必须与模仁上的顶针孔紧密配合。导致模具长时间使用后,顶针孔磨损变大,使顶针孔漏料,影响模具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并且熔融状态的原料与顶针接触,导致成型产品表面有顶针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产品表面没有顶针印、顶针孔不会漏料的拉链头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拉链头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以及顶针,所述拉链头模具还包括第一模芯、第二模芯以及抽拉组件,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安装于所述前模仁以及所述后模仁之间,所述第一模芯、所述第二模芯、所述前模仁以及所述后模仁共同形成型腔,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分别安装于所述抽拉组件,所述顶针活动安装于所述后模仁并位于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下方,所述抽拉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反向运动,使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抽离所述型腔中的成品,所述顶针将成品及料沟顶出。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仁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仁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当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抽离所述型腔中的成品时,所述顶针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后模仁。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组件包括活动块,所述第一模芯的末端以及第二模芯的末端安装于所述活动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芯的末端以及第二模芯的末端均呈T形,所述活动块上设有凸台,所述第一模芯的末端以及第二模芯的末端卡扣于所述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组件还包括斜杆,所述斜杆安装于所述活动块,所述斜杆带动所述活动块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头模具还包括后模框以及前模框,所述前模仁以及所述后模仁安装于所述后模框以及所述前模框之间,所述活动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后模框。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头模具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安装于所述活动块并抵压所述第一模芯的末端以及第二模芯的末端,防止所述第一模芯以及所述第二模芯脱离所述活动块。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头模具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安装板、推杆以及所述顶针,所述顶针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后模框,所述推杆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顶针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和联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和联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9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获取真虾科虾类抱卵量的方法
- 下一篇:水性双组份涂料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