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0515.1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贾炳轩;齐继宗;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能华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30 | 分类号: | A61F2/30;A61F2/44;A61F2/4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1024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切迹椎间 融合 | ||
本发明涉及植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设有口字型融合体,所述的口字型融合体的中部通孔为植骨孔,平放的口字型融合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有防滑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字型融合体的前侧面设有与植骨孔相连通的通孔,通孔处的口字型融合体上设有防脱组件,所述的防脱组件包括刀片、芯轴、锁紧螺母和锁定螺栓,所述的芯轴包括旋转头和旋转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实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实用性强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骨科类疾病中,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各类外科疾病愈加常见,对用保守疗法治疗效果不好者一般采用椎间融合手术。此类治疗中,通常将椎间融合器植入脊柱,通过前路、后路进行支撑,恢复椎间隙的高度,从而使神经根恢复张大。大多数这种融合器在中间中空部位均含有植骨区域,通过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提高其融合率。椎间融合器的主要特点是:上下表面均具有贴合椎体的弧形结构及沟槽或齿形结构,以便与脊柱上下终板间充分接触而不滑动,提高其初期稳定性,椎间融合器中间中空结构植入的自体骨或人工骨亦与椎体终板充分接触,从而保证骨与骨之间充分融合而达到恢复椎体生理结构及固定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椎间融合器主要由钛合金或PEEK(聚醚醚酮)制成,椎间融合器一般分为颈椎融合器和腰椎融合器,颈椎融合器一般植入后还需要在上下椎体间植入钢板及钢板螺钉,进行颈椎椎体的固定同时防止颈椎融合器脱出。腰椎融合器一般植入后还需要在上下椎体上植入椎弓根螺钉及横连,进行腰椎椎体的固定,这样有利于上下椎体的融合。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主要是用钛合金螺钉固定的,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实用性强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设有口字型融合体,所述的口字型融合体的中部通孔为植骨孔,平放的口字型融合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有防滑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字型融合体的前侧面设有与植骨孔相连通的通孔,通孔处的口字型融合体上设有防脱组件,所述的防脱组件包括刀片、芯轴、锁紧螺母和锁定螺栓,所述的芯轴包括旋转头和旋转杆,旋转头直径大于旋转杆的直径,旋转头的中部与旋转杆相连接,旋转杆的外端与旋转头相连接,旋转杆的内端由通孔伸进植骨孔内穿过刀片中部设有的套孔后与锁紧螺母相连接,所述的刀片的中部套在旋转杆上,刀片的一端伸至口字型融合体的上端面,刀片的另一端伸至口字型融合体的下端面,口字型融合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供刀片两端收纳隐藏的刀片槽,所述的旋转头的外端面设有旋转驱动槽,所述的旋转头侧面设有偏心槽,偏心槽侧面的口字型融合体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锁定螺栓,锁定螺栓的螺栓头侧面设有避让槽,旋转头和锁定螺栓旋转使锁定螺栓的螺栓头导入旋转头的偏心槽内实现旋转头的锁紧。
本发明所述的口字型融合体上设有钽丝孔,钽丝孔内有钽丝,在融合器植入人体后起显影定位用。
本发明所述的旋转杆的杆部侧面设有剖面,所述的刀片中部的套孔设为与带有剖面旋转杆相配合的D型孔,带有剖面的旋转杆与带有D型孔的刀片套接,使旋转杆带动刀片旋转。
本发明所述的旋转头的外端面设有的旋转驱动槽设为一字型槽,一字型槽通过一字型起子旋转带动芯轴旋转。
本发明所述的防滑齿的齿尖连起来设为弧形,这样口字型融合体就可以和椎体的终板贴合紧密。
本发明所述的芯轴的旋转头外端面设有螺纹槽,螺纹槽与植入物持取器相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能华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博能华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