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数据加密方法、边缘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0943.4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4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明;徐雷;陶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N3/0464;G06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杜丹丹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数据 加密 方法 边缘 服务器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工业数据加密分析方法、边缘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边缘服务器获取工业节点发送的工业数据的加密分析请求;所述边缘服务器对所述加密分析请求进行分析,得到加密分析方案;以及,所述边缘服务器将所述加密分析方案返回给所述工业节点,以使所述工业节点根据所述加密分析方案对其工业数据进行加密。本公开实施例至少可以解决目前工业数据处理过程中响应延迟高、信令拥塞、工业机密数据加密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数据加密分析方法、一种边缘服务器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5G网络(5th-Generation,第五代通信技术)与之前的4G(4th-Generation,第四代通信技术)网络相比较而言,理论上其传输速度每秒钟能够达到数10GB左右,这种速度大约是4G网络的几百倍,5G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及更加强大的功能。但随着5G的迅猛发展,工业互联网当前所采用的数据加密方式已逐渐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网络攻击速度更快、破坏力更大的需求,产生的响应延迟高、信令拥塞、工业机密数据加密成本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工业数据加密分析方法、边缘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工业数据加密分析方法,包括:
边缘服务器获取工业节点发送的工业数据的加密分析请求;
所述边缘服务器对所述加密分析请求进行分析,得到加密分析方案;
以及,
所述边缘服务器将所述加密分析方案返回给所述工业节点,以使所述工业节点根据所述加密分析方案对其工业数据进行加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业节点为工业设备或者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服务器对所述加密分析请求进行分析,得到加密分析方案,包括:
所述边缘服务器基于所述加密分析请求,利用混合随机加密算法生成初始加密方案;
所述边缘服务器确定所述初始加密方案的优化参数;以及,
所述边缘服务器针对所述优化参数对所述初始加密方案进行分析,得到加密分析方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分析请求中携带所述工业节点的标识及所述加密分析请求的时间戳;所述混合随机加密算法根据以下等式得到:
S_a=a1(b)
S_a’=a2(S_a)=b
式中,S_a表示加密后的随机位对称密钥,b表示随机位对称密钥,a1(b)表示一次性随机数对b加密;S_a’表示解密后的随机位对称密钥,a2(S_a)表示一次性随机数对S_a解密;S_A表示虚拟工业数据密文,ID表示工业节点的标识,S_A’表示虚拟工业数据明文,T表示时间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服务器针对所述优化参数对所述初始加密方案进行分析,得到加密分析方案,包括:
所述边缘服务器设置迭代初始参数和最大迭代次数;
所述边缘服务器针对所述优化参数对所述初始加密方案进行深度分析,得到匹配度最优的中间加密方案;
所述边缘服务器判断所述匹配度最优的中间加密方案是否满足预设的评估条件;
若满足预设的评估条件,则所述边缘服务器选择所述匹配度最优的中间加密方案作为加密分析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