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畸零空间规划设计生成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1083.6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9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亿科(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7;G06N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红岩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成 对抗 网络 畸零 空间规划 设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畸零空间规划设计生成方法与系统,方法包括:建立真实的畸零空间规划设计方案的数据集,并对数据集中每一张设计方案标注期望标签;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构造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根据数据集与期望标签,基于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生成第一设计方案的真假判断结果;根据数据集与期望标签,基于判别网络生成随机设计方案的真假判断结果;交替迭代训练判别网络和生成网络;接收用户提交的期望标签表单,并利用训练好的生成网络生成与期望标签表单相对应的第二设计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生成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畸零空间规划设计生成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日益凸显。畸零空间,就是在城市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土地在规划使用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在楼与楼之间或者社区和社区之间,由于需求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空间浪费。这些空间之所以不会被充分的利用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建筑之间形成的不规则地块比较狭窄;(2)由于建筑建造,导致土地被污染;(3)地形受到限制,比如陡坡;(4)城市建设需要建筑高架,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高架建筑更多,这些高架把道路分成不同等份;(5)原有设施的需求。导致用途被改变。
现代建筑发展的加快,导致城市新老建筑的景观存在差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让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大大缩小。除此之外,交通用地大概占了整个城市面积的10%,在修高架时所需要的成本往往过高,但同时在修完高架后,会有很多土地都出现了浪费的情况,这些土地的失用率也是极高的。对畸零空间加以利用,可以让不同建筑之间的隔阂被打破,更好的保证城市空间的连续性,从而创造出一个更有意义的公众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然而对于畸零空间而言,一方面需求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空间结构不规则,因此并没有学者从事相关方向研究。然而利用人工的方式对畸零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耗时耗力,同时收益较小,很难找到适宜的设计师。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畸零空间规划设计,节约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对畸零空间加以利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畸零空间规划设计生成方法与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畸零空间规划设计生成方法,包括:
数据集生成步骤:建立真实的畸零空间规划设计方案的数据集,并对所述数据集中每一张设计方案标注期望标签;
网络构造步骤: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构造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
第一结果生成步骤:根据所述数据集与所述期望标签,基于所述生成网络和所述判别网络生成第一设计方案的真假判断结果;
随机结果生成步骤:根据所述数据集与所述期望标签,基于所述判别网络生成随机设计方案的真假判断结果;
网络训练步骤:交替迭代训练所述判别网络和所述生成网络;
第二方案生成步骤:接收用户提交的期望标签表单,并利用训练好的生成网络生成与所述期望标签表单相对应的第二设计方案。
上述畸零空间规划设计生成方法,其中,所述生成网络为深度反卷积神经网络,所述判别网络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上述畸零空间规划设计生成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结果生成步骤包括:
第一方案生成步骤:将所述期望标签输入到所述生成网络中,输出对应的第一设计方案;
第一判断结果生成步骤:将所述数据集中的真实设计方案、所述第一设计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设计方案相对应的期望标签同时输入到所述判别网络中,输出所述第一设计方案的真假判断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亿科(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恩亿科(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1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