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的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2117.3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伟;蒋德富;何翱宇;付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17/02 | 分类号: | H03H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罗运红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结构 分数 延时 滤波器 发射 数字 波束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的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具体包括对双曲函数进行幂级数的方式展开,对展开式中所涉及的子滤波器F(ejω)和G(ejω)进行系数求解,对求解出的子滤波器按照双曲分数延时滤波器的结构与加法器、乘法器组合起来实现分数延时滤波器,实现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分数延时滤波器对宽带信号进行延时补偿精确不够和硬件资源消耗大的问题,并通过求解两种子滤波器的最佳系数来实现时钟分数倍的延时补偿,并利用设计出来的基于双曲结构的分数延时滤波器来实现发射数字波束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的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时域波束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移相的窄带波束形成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时延的宽带波束形成方法。基于移相的波束形成方法又叫常规波束形成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窄带信号的效果比较理想,因此主要应用于窄带信号的波束形成处理。常规波束形成就是给接收信号加上一个额外的相移,抵消期望方向的相移,这样不同阵元的信号叠加后就可以在期望方向上获得最大接收功率了。窄带信号利用移相的方法近似补偿了时延带来的误差,移相值由期望波束指向决定。
宽带信号接收模型中方向矩阵不仅仅和来波方向有关,还和变化的载波频率有关。如果宽带信号仍然采用移相的方法进行波束形成就相当于用固定的信号中心频率代替在频带内连续变化的频率来补偿延时误差,这将使得波束指向发生偏移,而且信号带宽越大误差越明显。当雷达系统采用宽带信号时,天线的孔径渡越时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来波方向是时变的,所以孔径渡越时间也是变化的,使得接收信号阵内相移值也是变化的,这将使宽带信号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采用基于移相的窄带信号波束形成方法是无法进行宽带信号波束形成处理的。所以要引入延时处理来精确补偿由阵列造成的不同阵元上接收信号的延时。
但在宽带信号波束形成中,如果只对信号做时钟整数倍的延时补偿,将会产生很大的延时误差,所以精确地进行延时补偿是必要的,为了实现时钟分数倍的延时补偿,就需要采用分数延时滤波器。用加窗法可以实现分数延时滤波器,并且其实现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不能根据实际的延时量灵活的调节结构,即改变延时量就需要重新设计滤波器,因此加窗法不太适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Farrow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的子滤波器系数和延时量无关可以灵活调整延时量,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Farrow结构滤波器所需硬件资源较多。而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的子滤波器系数也和延时量无关,并且它只含有两种子滤波器,因此只需要存储这两种滤波器系数在内存中即可,这将大大节省硬件资源消耗。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的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利用双曲函数泰勒展开式逼近理想分数延时滤波器的系统函数,实现时钟分数倍的延时补偿,并利用设计出的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实现发射数字波束形成。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的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设计双曲结构分数延时滤波器,并利用设计出的分数延时滤波器实现发射数字波束形成;
所述双曲幂级数分数延时滤波器的设计具体方法如下:
(1)将双曲函数根据幂级数方式进行展开,具体包括:
(1.1)双曲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1.2)将幂级数展开式相加得到:
(2)利用双曲幂级数结构设计理想延时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具体包括:
(2.1)令步骤(1.2)中x=-jωp,得到表达式:
式中:p为延时量;ω为角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2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