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3405.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琼;桑亮亮;王辉;张永宏;王勇;赵炳政;刘志弘;弥王刚;任继伟;吴浩;孙得会;刘泽旺;马正军;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李奎书 |
地址: | 810007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梁节段 预制 拼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包括步骤1,主墩墩顶设置现浇连续段;步骤2,结合连续梁预应力通长束锚索张拉锚墩设计;步骤3,根据预应力预制简支梁节段划分;步骤4,根据墩顶连续梁体型及长度;步骤5,在现浇连续段上完成预制节段起吊设备组装;步骤6,依据节段设置,逐节段吊装;步骤7,节段吊装;步骤8,测量混凝土强度,穿拉锚索、张拉注浆锚固,完成体系转化。本发明所述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将传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由高空调整到地面施工,先在预制场进行梁体的节段预制,再逐段运至现场,以悬臂渐进的方式吊装至预定位置,然后施加预应力将各节段依次连接成为整体,最后以吊模的方式现浇跨中湿接缝完成梁体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工程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的需求。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小,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自从铁路贯通以后,桥梁所承受的载重逐倍增加,线路的坡度和曲线标准要求高,且需要建成铁路网以增大经济效益,因此,为要跨越更大、更深的江河、峡谷,迫使桥梁向大跨度发展。
现有桥梁工程施工中,为克服地形、江河、既有道路等不利自然条件的限制,采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方式进行规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的方法为悬臂灌筑法,又称无支架平衡伸臂法或挂(吊)篮法、支架或排架贝雷梁现浇法。其中悬臂灌筑法是以已经完成的墩顶节段(0号块)为起点,通过挂篮的前移对称地向两侧跨中逐段灌筑混凝土,并施加预应力悬出循环作业方法。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824800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桥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施工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对地基承载力和作业空间有严格要求、地基加固工作量大而不经济等问题。其在混凝土连续梁体设计位置的下部修建系杆拱支架,并在混凝土连续梁的端头位置下方设置竖向支撑结构,然后在系杆拱支架上方,修建模板系统,按“由中部向两侧”的顺序施工梁体,梁体两侧预留合龙段;系杆拱支架包括拱部和系杆,拱部和系杆的连接处为铰接,系杆底部设支撑。该发明的有益效果:节省工期;无施工环境、条件的制约,适应范围广;节省施工成本;材料回收率高,经济效益明显;可满足现浇施工;受力系统对已有结构无损伤。
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混凝土连续梁采用悬臂灌筑法进行施工,对施工现场干扰大,且由于在高空中进行混凝土连续梁的分节浇筑作业,使得预制梁整体的质量难以控制,外观质量差,以及梁体分节浇筑,也提高了施工时间,进一步地增加了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针对现有混凝土连续梁采用悬臂灌筑法进行施工,对施工现场干扰大,且由于在高空中进行混凝土连续梁的分节浇筑作业,使得预制梁整体的质量难以控制,外观质量差,以及梁体分节浇筑,也提高了施工时间,进一步地增加了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方法。
所述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主墩墩顶设置现浇连续段,用于满足节段拼装起吊运行设备的安装,现浇连续段长度根据连续梁设计体型采取标准节和墩顶块,即连续梁0#块与两侧标准节段长度;
步骤2,结合连续梁预应力通长束锚索张拉锚墩设计,对预应力连续梁标准节段进行重新划分,使张拉锚墩临近标准节段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3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