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构网络的多路径数据包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3432.8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董平;张宇阳;乔文萱;张宏科;张晓娅;王宗政;尹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5/24 | 分类号: | H04L45/24;H04L69/14;H04L69/1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路径 数据包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网络的多路径数据包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多个客户端设备与服务端设备之间通过MMR‑AR多路径异构链路进行数据通信,接收到客户端设备发送过来的数据包,从多条异构链路中选择发送链路,将数据包封装发送链路的专用报头后,在发送链路上发送数据包;从多条异构链路中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数据包,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进行解析和汇聚处理后,依次转发给服务端设备。应用本发明的方法,使多链路传输时有效地降低了聚合数据流乱序问题。本发明使多链路传输时,即使网络质量估测不准确,依然可以保证很高的数据包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构网络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构网络的多路径数据包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高铁技术快速发展,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通信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单一的无线网络无法满足人们的上网需求,于是,人们尝试利用多种异构的无线及有线网络实现多链路并行通信。多链路并行通信的一个主要的难点是解决并行通信时数据包的乱序。针对这一问题,在静止环境下,人们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均依赖调度算法对链路质量的精确估测。但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链路质量剧烈波动,链路质量的估测将不够准确。通过这种不够准确的估测得出调度决策,其效果无法让人满意。
为了解决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上网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最早完成优先(ECF:Earliest Completion First)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发送端产生的原始数据包有多条链路可以发送。当一个数据包需要被发送时,发送端计算出在发送时刻,从不同链路发送此数据包所需消耗的时间。通过比较,选出用时最短的一条链路发送此数据包。
上述最早完成优先的方法的缺点为:在MPTCP(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协议的基础上做了修改。由于MPTCP协议的局限性,其发送的数据包是运行MPTCP协议的设备自身产生的数据包,不能转发从其他设备发送到本设备的数据包。以上原因使得该方法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应用在路由器中做转发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构网络的多路径数据包传输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构网络的多路径数据包传输方法,在多个客户端设备与服务端设备之间通过MMR-AR多路径异构链路进行数据通信,包括:
接收到客户端设备发送过来的数据包,从多条异构链路中选择发送链路,将所述数据包封装所述发送链路的专用报头后,在所述发送链路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从多条异构链路中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数据包,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进行解析和汇聚处理后,依次转发给服务端设备。
优选地,所述的接收到客户端设备发送过来的数据包,从多条异构链路中选择发送链路,将所述数据包封装所述发送链路的专用报头后,在所述发送链路上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从客户端设备接收原始数据包,去掉原始数据包的IP报头之前的全部报头,将原始数据包转换为IP数据包,将IP数据包放入缓存;
根据IP数据包到达缓存的顺序,为IP数据包标记专用序号,根据调度决策,为标记有专用序号的IP数据包选择发送链路;
为标记有专用序号的IP数据包封装所述发送链路的专用报头后,在所述发送链路上发送IP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的为IP数据包标记专用序号,包括:
在从客户端设备接收原始数据包之前,设置4字节的专用序号,并初始化专用序号为0;每从客户端设备接收到一个原始数据包,更新专用序号加一,将更新后的专用序号标记在IP数据包之前。
优选地,所述的为标记有专用序号的IP数据包封装所述发送链路的专用报头,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3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