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规潜艇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4528.6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7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选;谢斌;冯岚;孙泽朝;赵桂浩;李健宇;王子曼;宋志国;曹泽光;胡润志;管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C01B13/02;B63G8/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38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规 潜艇 空气 循环 净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规潜艇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及方法,含内设有CO2吸收室和O2生成室的壳体;壳体一侧设有与所述CO2吸收室内部旋转床相连接的电机,壳体顶部连接有进气口,进气口管道依次连接第一监测仪表,第一调节阀,第一流量计;壳体另一侧依次连接第二监测仪表,第二调节阀,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一侧连接有第三调节阀,第二流量计,第三监测仪表;所述CO2吸收室连接有鼓风机,二氧化碳吸收复合材料,旋转机床,第一温度控制器;所述O2生成室的进口用管道依次连接第四调节阀,第三流量计,止回阀,复合高锰酸钾溶液,第二温度控制器。本发明结构稳定,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规潜艇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及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适合潜艇内高效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的循环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潜艇舱室大气环境检测研究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很多国家将潜艇大气质量的重要性列为第二位,足见对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多数国家从潜艇空气中检测出几百种组分,我国从潜艇舱室空气中检测出652种组分。在潜艇上,CO2是一种有害气体。大气中的CO2浓度通常为0.03%,潜艇上该气体的安全浓度通常为0.5%~1.0%。在其浓度高于这一范围时,艇员就会感到不适,甚至是难以完成工作。因此,当潜艇上的CO2浓度超标时,必须采用一定的去除技术以降低浓度。
潜艇从诞生到现在,各国的研究人员对适合潜艇舱室使用的CO2净化技术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研制了多种型号的CO2净化装置,这些净化技术和装置从原理上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吸附法和生物净化法等。目前,潜艇上采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对CO2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吸收剂来完成。
目前,CO2捕集技术一般采用以醇胺为吸收剂的液相吸收工艺,该工艺存在吸收塔内腐蚀、吸收剂易分解和蒸发、以及气液界面易出现发泡现象等问题。相比之下,基于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工艺不仅能避免液相吸收工艺所存在的以上问题,而且具有低能耗、低成本的潜力。
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可持续性差,在潜艇这个特定的环境内,需要尽可能的把CO2的吸收和O2的转化生成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解决潜艇舱内空气的循环净化问题,从而保障潜艇员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常规潜艇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及方法,该净化装置及方法在吸收二CO2的同时兼具转化O2 功能,有效的实现了潜艇内部气体循环流动净化。
本发明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净化效率高,耗能低、循环利用、运行可靠,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规潜艇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及方法,含内设有CO2吸收室和O2生成室的壳体;壳体一侧设有与所述CO2吸收室内部旋转床相连接的电机,壳体顶部连接有进气口,进气口管道依次连接第一监测仪表,第一调节阀,第一流量计;壳体另一侧依次连接第二监测仪表,第二调节阀,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一侧连接有第三调节阀,第二流量计,第三监测仪表;所述CO2吸收室连接有鼓风机,二氧化碳吸收复合材料,旋转机床,第一温度控制器;所述O2生成室的进口用管道依次连接第四调节阀,第三流量计,止回阀,复合高锰酸钾溶液,第二温度控制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CO2吸收室(5)连接的旋转机床(9)为填充式旋转床或者复合式旋转床的任意一种,填充材料为任意材料;优选为填充式旋转床,其中丝网填料的目数为50~250目,优选目数为50-200目,优选丝网材料为硬性金属丝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机(6)的转速为500~10000r/min,电机可以为任意类型,优选电机为三相异步电机,优选电机转速为1000~2000r/min。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程大学,未经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4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挡板
- 下一篇:一种井盖的节能监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