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欠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5190.6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9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梦;魏海峰;张懿;王浩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15/2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欠压 直流电机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欠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涉及控制电动自行车运行技术领域,所述电流补偿模块主要由电容性元器件构成,当所述电源模块电压小于正常电压时,所述控制器进入欠压保护状态并停止工作;通过人为的按键切换至双欠压模式,解除欠压保护,电流补偿模块向所述电源模块放电,所述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并重新控制电机;故障状态下,给所述电机固定的占空比,使所述电机低速运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传统欠压保护模式下增加了双欠压模式,避免了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电动车欠压无法继续行驶的情况;通过双欠压模式下电机低速运行,使电动车在低压故障情况下更人性化,节约了驾驶人的时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电动自行车运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双欠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交通行业发展,人们的出行有了多种选择,电动自行车由于其方便快捷和高性价比成为人们外出办公,日常通勤的首选方式之一;与此同时,随着物流业发展,越来越多人成为快递员外卖员,电动自行车成为了他们日常出行工具。为了不断满足大量的快递运输,外卖运送任务,电动自行车的续航能力以及故障应急机制显得格外重要。由于,电动自行车线路上器件的发热量的变化和线路电压的变化成反比,因此电压下降的越厉害,线路上器件发热量就越大,可能会导致起火等事故;再加上蓄电池是不可以过度放电的,因此线路有必要设置一个临界电压,当电压下降到临界电压的时候,通过继电保护等类似功能的器件,将这条线路切断,保证整条回路上的器件安全,这就是欠压保护。目前市场上电动自行车都设置了防过放电的保护电路,以保护电动车的安全使用。
传统市场上应用的欠压保护机制仅包括当被保护线路的电源电压低于一定数值时,保护器切断该线路;当电源电压恢复到正常范围时,保护器自动接通。这种单一的保护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动车的使用寿命和线路上器件的安全。
本发明根据现有的单一的欠压保护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法即一种基于双欠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在欠压状态下,进入双欠压模式,通过电流补偿的方式使电机低速运行,避免电机突然停止运行而造成的危害。该系统旨在保护电动车内部器件安全的同时也考虑到驾驶员的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欠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欠压保护机制中忽视驾驶员行驶过程中如遇到电源电压降至临界电压,保护器切断线路后该如何善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欠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流补偿模块,电源模块,控制器,电机。
所述电流补偿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相连,用于当所述电源模块欠压,所述控制器处于欠压保护状态时,电流补偿模块作为备用电源向所述电源模块放电;当所述电源模块电压为正常电压,电动车正常运行时,所述电源模块向所述电流补偿模块充电;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模块相连,用于当电动车行驶时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电机供电,驱动其正常运行;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机相连,用于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动车的其它电子器件。
可选地,所述电流补偿模块由电容性元件组成如超级电容器等,实现在所述电源模块欠压时作为备用电源向其短暂充电;
可选地,所述电流补偿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按键连接,实现在所述电源模块被欠压保护,所述控制器为欠压保护状态时通过按键切换至双欠压模式,使所述电流补偿模块作为备用电源向其短暂充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欠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其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1:若电流补偿模块未满电,则电源模块向电流补偿模块充电;当所述电源模块电压小于正常欠压状态42V时,所述控制器进入欠压保护状态,所述控制器停止工作,所述电机停止运转;
步骤2:通过按键切换至双欠压模式,所述控制器解除欠压保护状态,此时双欠压保护为38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5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