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5267.X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茹莹;贾明智;刘玉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36 | 分类号: | C12N1/36;C12N1/00;C02F3/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张静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微生物 活化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目标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富集培养、功能微生物驯化培养、复合菌剂扩大培养和功能微生物复配。本发明通过对水体中土著微生物进行富集活化,获得具有高效脱氮净化功能的混合菌群,进一步提高功能菌群的环境适应性,制备出基于混合菌群的高效复合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水体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健康的城市水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超过了河流、湖泊的自净能力,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水质恶化,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水环境污染不仅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对居民的生活和饮用水安全等也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溶解氧低,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是引发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种技术,包括充氧曝气、引水、清淤疏浚、添加化学除藻剂和磷沉淀剂等已经被开发并用于修复受污染的河流,使水体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这些技术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生物修复以其低耗、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河流治理的热点技术之一。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污染河流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特定功能的微生物降解转化河流中的污染物,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在对污染水体强化修复中被广泛应用,如假单胞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和放线菌等。其中,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其生长速度快,耐氧适应性强,能同时完成硝化反硝化脱氮,且对碳和氮元素污染物去除率高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但目前,对于微生物菌剂修复技术普遍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实施过程难度大等问题。采用单一菌株制备的菌剂环境适应能力差,与环境中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导致其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从而难以在天然水体中发挥原有的净化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前微生物菌剂修复技术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实施过程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对水体中土著微生物进行富集活化,获得具有高效脱氮净化功能的混合菌群,进一步提高功能菌群的环境适应性,制备出基于混合菌群的高效复合菌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目标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富集培养:取目标河道底泥样品,分别接种至三种选择性富集优化培养基,对脱氮菌群进行富集优化培养,每隔24h进行氮素指标和菌液浓度OD600值检测,当培养基中氮素浓度不再降低时,再按菌液:培养基体积比为5%,分别转接入新鲜的培养基中,转接培养三次,获得河道土著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功能菌群富集培养液;
步骤2,功能微生物驯化培养:将生长至对数期的步骤1得到的功能菌群富集培养液分别转接到驯化培养液中,驯化培养液由选择性富集优化培养基添加不同体积比例的河水配制,实际河水添加量占总体积比为50-95%,每个驯化阶段按培养基:河水的体积比5-15%进行转接,各阶段驯化时间为2-4d后,得到驯化培养的功能菌;
步骤3,复合菌剂扩大培养:将步骤2中驯化培养的功能菌按菌液:培养基体积比为5%的接种量接种于培养罐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得到三组扩大培养的单功能菌群;
步骤4,功能微生物复配:将步骤3得到的三组扩大培养的单功能菌群分别置于4℃的离心机内,8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获得的三组细菌菌体分别用超纯水洗涤3次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稀释上述三组细菌菌体的得到三组菌剂的菌液,三组菌剂的菌液细胞浓度OD600值至0.5,并等体积混合上述三组菌剂的菌液,以获得河道底泥微生物活化复合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52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