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介孔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5821.4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1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曹孔勇;叶燕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舟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02 | 分类号: | B01J31/02;B01J21/06;B01J35/08;B01J37/34;B01J37/03;B01J37/10;C01G23/053;C02F1/30;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光催化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介孔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二氧化钛微球放入无水乙醇中超声反应30‑50min,晾干后得到洁净的二氧化钛微球;步骤2,将四氯化钛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钛醇液;然后将洁净的二氧化钛微球浸泡至钛醇液中,10‑20min后取出并烘干,得到镀膜二氧化钛微球;步骤3,将二苯基二氯硅烷加入至甲苯溶液中,低温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硅烷甲苯液,然后将硅烷甲苯液均匀喷洒在镀膜二氧化钛微球上,烘干得到二次镀膜二氧化钛微球;步骤4,将二次镀膜二氧化钛微球放入密封反应釜内,缓慢喷入水蒸气并静置10‑20min,升温处理2‑4h,得到光催化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介孔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iO2是典型的能实现光能-电能和光能-化学能转换的光催化材料,是一种能够利用太阳能实现有机物降解、空气净化、自清洁、抗菌等综合功能的节能、环保涂层材料,通过掺杂、复合还可以有很好的电学性能。除此之外二氧化钛还具有光稳定性好、较强的光氧化能力、无生物毒性、矿藏丰富等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二氧化钛对低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比较好,且降解速度比较快,当遇到高分子有机物时,二氧化钛对高分子有机物的降解速度较慢,极易出现光催化剂失活;在实际降解污染物过程中,二氧化钛极易因高分子有机物覆盖而失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介孔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二氧化钛在降解过程中因高分子有机物易失活的问题,利用空间立体结构的硅烷作为表面框架,形成介孔结构的过滤效果,得到阻挡高分子有机物的效果,提升二氧化钛使用寿命。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介孔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氧化钛微球放入无水乙醇中超声反应30-50min,晾干后得到洁净的二氧化钛微球;超声频率为50-90kHz,温度为30-50℃;所述二氧化钛的直径不大于2mm;
步骤2,将四氯化钛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钛醇液;然后将洁净的二氧化钛微球浸泡至钛醇液中,10-20min后取出并烘干,得到镀膜二氧化钛微球;所述四氯化钛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10-80g/L,搅拌均匀的温度为10-20℃,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90℃;
步骤3,将二苯基二氯硅烷加入至甲苯溶液中,低温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硅烷甲苯液,然后将硅烷甲苯液均匀喷洒在镀膜二氧化钛微球上,烘干得到二次镀膜二氧化钛微球;所述二甲基二氯硅烷缓慢滴加至甲苯中,直至形成饱和硅烷甲苯液,低温搅拌的温度为5-10℃,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所述均匀喷洒的喷洒量为20-40mL/cm2,均匀喷洒采用多次喷洒-烘干方式进行处理,次数为3-10,烘干温度为115-125℃;
步骤4,将二次镀膜二氧化钛微球放入密封反应釜内,缓慢喷入水蒸气并静置10-20min,升温处理2-4h,得到光催化材料;所述水蒸气的缓慢喷入速度为5-10mL/min,温度为110-140℃,静置压力为0.5-0.8MPa,升温处理的温度为200-340℃。
所述二氧化钛微球采用多孔二氧化钛微球,且孔隙率为100-200ppi。
所述多孔二氧化钛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将氯化钠加入无水乙醇中恒温搅拌形成胶体,氯化钠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20-40g/L,恒温搅拌的速度为1000-2000r/min,温度为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舟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绍兴舟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5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