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初拉力弹簧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6162.6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7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龙;张瑜;周晶晶;沈国喜;李智勇;巢昺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04 | 分类号: | B21F3/04;B21F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2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拉力 弹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初拉力弹簧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未绕制的钢丝绕制在芯棒(2)上,得到初次绕制的钢丝,将初次绕制的钢丝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芯棒(2)上;将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套设在芯棒(2)外,从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的第二端起,沿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的旋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使得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逐圈释放,得到套设在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外侧的具有初拉力的螺旋钢丝;在具有初拉力的螺旋钢丝的两端制作钩环,得到弹簧。保留下来的扭剪应力可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钢丝不易出现裂纹,加工方法更加简单、控制更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造初拉力弹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初拉力弹簧加工技术有:并紧钢丝、给钢丝施加扭矩、二次绕制成形等方法,具有以下不足及缺陷:
1、加工过程中都伴随塑性变形,能保留在弹簧钢丝内的扭剪应力有限,一般保留下来的扭剪应力在0MPa-200MPa;
2、二次绕制法,钢丝经过两次塑性变形,钢丝容易形成裂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初拉力弹簧的方法和装置,解决现有初拉力弹簧加工技术存在扭剪应力有限、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初拉力弹簧的方法,采用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呈圆筒状;所述方法包括:
将未绕制的钢丝绕制在芯棒2上,得到初次绕制的钢丝,将初次绕制的钢丝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芯棒2上;
将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套设在芯棒2外,从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的第二端起,沿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的旋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使得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逐圈释放,得到套设在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外侧的具有初拉力的螺旋钢丝;
在具有初拉力的螺旋钢丝的两端制作钩环,得到弹簧。
可选的,所述钢丝是冷拉钢丝。
可选的,所述将未绕制的钢丝绕制在芯棒2上,得到初次绕制的钢丝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进行去应力处理;
所述去应力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根据所述钢丝材质确定,在200℃-500℃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所述制造初拉力弹簧的装置3 呈圆筒状,包括:直筒31、第一外挡片32、第二外挡片33、钢丝出口34和内挡片35;其中,
所述直筒31用于套设在第一端固定在芯棒2上的初次绕制的钢丝的外侧;
所述第一外挡片32、所述第二外挡片33、所述钢丝出口34和内挡片35 设置在直筒31的第一端,所述钢丝出口34用于伸出初次绕制的钢丝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外挡片32和所述第二外挡片3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直筒31的两侧,所述第一外挡片32和所述第二外挡片33依次设置在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的行程上,用于实现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逐圈释放;
所述内挡片35呈圆弧状,用于限位所述初次绕制的钢丝。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挡片32相比和所述第二外挡片33靠近所述直筒31 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外挡片32和所述第二外挡片33的高度高于预设高度;
所述直筒31的外壁直径根据所述钢丝的回弹量确定。
可选的,所述直筒31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外挡片32和所述第二外挡片33 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外挡片。
可选的,所述内挡片35包括多个挡片,所述多个挡片呈半圆弧状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61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