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铝合金材料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7353.4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众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1/06;C22C21/00;C22C21/14;C22C21/16;C22F1/04;C22F1/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许媛媛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韧性 铝合金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韧性铝合金材料及方法,本铝合金材料包括以下组分:镁、硅、锰、铜包覆石墨粒子、钪、锶、稀土金属元素、硼、钛、铝。本方法为:铜包覆石墨粒子研磨后分成三等份,分级添加;熔炼过程中选取适当时机加入各组分,最终,逐级冷却,经淬火、回火处理、水冷、吹干处理得到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材料的比重和膨胀系数都减小,具有质轻的优点,并且,韧性提高,符合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铝合金材料的需求;本生产工艺更加精细,充分确保最终获得的铝合金型材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铝合金材料及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不同,其采用电池作为动力驱动,受电池重量、续航里程限制等因素影响,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及选材上,轻量化材料最受青睐,其中,铝合金型材由于开发周期短、模具费用低、结构可以任意变化,越来约受到汽车行业的重视,使得铝合金材料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然而,现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对节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降低铝合金材料的比重是研究重点,然而,随着铝合金材料的比重不断降低,铝合金材料韧性也随之降低,如何使铝合金材料兼具质轻和高韧性的优点,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铝合金材料及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铝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镁1.8~2.5%、硅1.5~2.2%、锰0.5~0.8%、铜包覆石墨粒子3~6%、钪0.1~0.2%、锶0.5~1%、稀土金属元素4~5%、硼0.15~0.3%、钛0.2~0.4%,其余为铝。
进一步地,该铝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镁2~2.2%、硅1.8~2%、锰0.6~0.7%、铜包覆石墨粒子4~5%、钪0.1~0.2%、锶0.6~0.8%、稀土金属元素4.5~4.8%、硼0.2~0.25%、钛0.25~0.3%,其余为铝。
进一步地,稀土金属元素由镧、铈、钕、铕混合而成,按重量份计,镧、铈、钕、铕的混合比例为2:2:1:1。
进一步地,铜包覆石墨粒子的粒径为40~45um。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铝合金材料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先将铜包覆石墨粒子,在氩气保护条件下进行研磨,利用筛网筛得粒径符合40~45um的铜包覆石墨粒子,并将铜包覆石墨粒子分成三等份,以备用;
步骤二、将铝锭、镁锭、锰块、硅粉、锶块、稀土元素、一份铜包覆石墨粒子投入到熔炼形成合金液A,熔炼温度控制在750~760℃之间,熔炼过程采用氩气保护;
步骤三、当得到合金液A后,迅速将第二份铜包覆石墨粒子、钪块加入到合金液A中,继续熔炼得到合金液B,保温20min,加入精炼剂,精炼剂采用喷射的方式喷入到合金液B中;
步骤四、将合金液B升温至800~900℃,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状的硼粉和钛粉以及第三份铜包覆石墨粒子,待金属完全融化后,除去铝液表面上的精炼剂,并对金属熔液进行超声处理,除去浮渣,得到铝合金溶液;
步骤五、对铝合金溶液进行第一级冷却,冷却到700~750℃之间;
步骤六、经一级冷却后的铝合金溶液进行浇注,经铸造成型,清理,得到铸件A;
步骤七、继续对铸件A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处理的温度为650~750℃,然后将淬火处理后的铸件A降温进行回火处理,回火处理的温度为200℃;
步骤八、将铸件A放入到室温水中,使铸件A冷却到室温,最终,将铸件A吹干即制得铝合金型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众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众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7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