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8028.X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1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又付;肖俊兵;李传常;陈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47;H01M10/6555;H01M10/6556;H01M10/6557;H01M10/6568;H01M10/6571;B60L58/26;B60L58/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散 加热 一体化 动力电池 管理 系统 装置 | ||
1.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组、一体化冷板、阀门调节器、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温度监控系统和加热控制器,所述的动力电池组由多节软包或方形动力电池排列构成,所述的一体化冷板集成了微通道冷板与加热膜,并且加热膜介于两微通道冷板之间,所述的一体化冷板夹于所述的两两动力电池之间,所述的阀门调节器设置于所述的进水管道上,所述的进水管道与所述一体化冷板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出水管道与所述一体化冷板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的温度监控系统由温度传感器和处理芯片构成,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表面,所述温度监控系统外线路与所述的阀门调节器和所述的加热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加热控制器与所述的加热膜进行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冷板由两块微通道冷板与加热膜集成构成,所述的微通道冷板厚度介于3-5mm,材质优选铝/铝合金/铜合金等;所述的加热膜介于所述的两块微通道冷板之间,厚度介于0.2-0.5mm,构成集散热和加热一体化冷板。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冷板流道采用新型的内-外扩展式导流通道设计,优选“内-圈式”或“内-回式”或“内-U式”或“内-叉式”。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膜优选金属宽带或聚酰亚胺加热膜或纳米稀土加热膜或加热丝,所述的加热膜结构采用“工型”或“蛇型”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调节器设置于所述的进水管道上,用来调节进水管道冷却液的开启以及流量大小,所述的阀门调节器外线路与所述的温度监控系统连接,通过温度信号指令来调节阀门的开启及开启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道与所述的一体化冷板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出水管道包括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所述的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分别与所述一体化冷板的出水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化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控制器与所述的加热膜进行连接,用来控制加热膜的工作模式,并且所述的加热控制器与所述的温度监控系统外电路连接,通过温度信号来调制加热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80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车门新型限位器
- 下一篇:一种霍尔美灸热贴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