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湿法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8170.4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亮;方志威;高飞;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泥 设备 湿法 干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湿法干燥方法,所述湿法干燥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外循环风机在所述外循环结构中产生外循环风;通过所述换热模块对所述外循环风进行换热,以得到热态外循环风,并使所述热态外循环风的温湿度到达预设的中温高湿工况;在所述烘箱中,通过达到中温高湿工况的热态外循环风对所述烘箱中污泥进行干化。本申请实现湿法干燥,使污泥表面能够保持较湿润状态的时间较长,污泥干燥过程处于恒速阶段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其干燥速率也更快,进而加快污泥的干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泥干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湿法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干燥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在恒速干燥阶段,污泥表面一直保持湿润状态,传给污泥的热量全部用于了污泥表面水分蒸发,污泥表面温度一直恒为湿球温度,该阶段干燥速率保持恒定。在降速干燥阶段,随着污泥含水率的降低,污泥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逐渐小于污泥表面水分的蒸发速率,污泥表面开始逐渐变干,出现结壳现象,阻碍内部水分的扩散和热量的传递。
目前传统的热干化和低温干化技术,如图1所示,污泥维持恒速干燥阶段持续时间较短,较早的进入降速干燥阶段,不利于污泥干化。另外现有的低温干化电热泵机型烘箱主送风在穿过两层污泥后,直接离开烘箱进入热泵,单位质量热风载湿能力较小,为实现干化机的脱水量,需要的外循环热风量较大,这就需要更大功率的风机,能耗增加,同时较大的外循环风量进入热泵系统粉尘量也越多,带来的腐蚀等问题也比较严重。
本发明基于以上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干燥方法—湿法干燥和补热技术,使污泥在干燥过程中能较长时间维持在恒速干燥这一阶段,提高污泥干燥速率,并能提高单位质量热风载湿能力,减小外循环风量,减少腐蚀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湿法干燥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湿法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烘箱、外循环风机和换热模块,所述烘箱、所述外循环风机和所述换热模块之间连通,用以构成外循环结构;所述湿法干燥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外循环风机在所述外循环结构中产生外循环风;
通过所述换热模块对所述外循环风进行换热,以得到热态外循环风,并使所述热态外循环风的温湿度到达预设的中温高湿工况;
在所述烘箱中,通过达到中温高湿工况的热态外循环风对所述烘箱中污泥进行干化。
可选的,所述湿法干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烘箱中,通过所述烘箱中预先设置的内循环结构,对所述达到中温高湿工况的热态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
可选的,所述烘箱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污泥的传输网带;
所述通过所述烘箱中预先设置的内循环结构,对所述达到中温高湿工况的热态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烘箱中预先设置的内循环结构,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
可选的,所述烘箱包括依次设置的首模块、预热模块、进风模块、中间模块和尾模块;所述预热模块、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分为补热室和干燥室;所述补热室和所述干燥室之间通过内循环风入口和内循环风出口连通;所述补热室、所述内循环风入口、所述干燥室和所述内循环风出口构成所述内循环结构。
可选的,所述进风模块设置外循环风入口,所述尾模块设置外循环风出口;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中的内循环结构由多级内循环换热结构构成,每级内循环换热结构的补热室中设置有第一换热器组和一内循环风机,第一换热器组的上方对应设置一内循环风机;
所述通过所述烘箱中预先设置的内循环结构,对所述达到中温高湿工况的热态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81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