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机器人的群体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8575.8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4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邓仕杰;李翔;王文思;苑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7/00 | 分类号: | B25J7/00;B25J9/16;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机器人 群体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微型机器人的群体控制方法,由光源(1)、可调谐滤波器(2)、微型机器人(3)和控制器(4)组成,其中微型机器人(3)由硅光电池(31)、光电探测模块(32)、行走机构(33)和微型机器人封装(34)组成;系统中光源(1)输出可见光至可调谐滤波器(2),控制器(4)通过控制可调谐滤波器(2)输出的带通中心波长的移动和波段宽度的调节来对光源(1)输出的光进行调制,经过调制后的光照射到微型机器人(3)的表面对其进行控制和驱动;微型机器人(3)中的硅光电池(31)为其行走机构(33)的运作提供能量,光电探测模块(32)由带通滤光片(321)和光电探测器(322)构成,光电探测模块(32)能够接受特定波段的光信号解调得到移动方向信息;整个系统通过控制器(4)控制可调谐滤波器(2)输出带通波段的范围来对单个或集群的微型机器人(3)进行移动方向的控制;微型机器人(3)基于集成电路工艺制作而成,其主要由硅光电池(31)、光电探测模块(32)、行走机构(33)和微型机器人封装(34)构成;硅光电池(31)将照射到微型机器人(3)表面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微型机器人(3)的运行提供能量;行走机构(33)是将硅光电池(31)产生的电能转换为微型机器人(3)用于移动的机械能,是基于电致形变材料制作而成;微型机器人封装(34)起承载作用,微型机器人(3)的硅光电池(31)、光电探测模块(32)和行走机构(33)集成在微型机器人封装(34)上,整个微型机器人(3)的尺寸控制在微米到毫米级;微型机器人(3)集成了4个光电探测模块(32)用于接收移动方向的控制信号,每个光电探测模块(32)由带通滤光片(321)和光电探测器(322)构成,光电探测器(322)是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的任意一种;光电探测器(322)放置在带通滤光片(321)下方,通过选用特定带通波长的带通滤光片(321),使得光电探测模块(32)针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响应;微型机器人(3)中设置4个不同带通波长,用于四个移动方向的控制,分别是前、后、左和右方向;微型机器人(3)集群中第一个微型机器人(3)的带通波长设置为400.1nm、500.1nm、600.1nm和700.1nm;第二个微型机器人(3)的带通波长在前者的基础上依次增加0.1nm设置为400.2nm、500.2nm、600.2nm和700.2nm;第三个微型机器人(3)的带通波长则设置为400.3nm、500.3nm、600.3nm和700.3nm,……,直到第一千个微型机器人(3)设置为500nm、600nm、700nm和800nm;控制器(4)控制可调谐滤波器(2)的输出带通波段范围,光源(1)输出的光经过可调谐滤波器(2)转换为调制光信号,微型机器人(3)集群接收到调制光信号并响应相应移动方向的控制;控制器(4)控制可调谐滤波器(2)的输出带通波段宽度能够实现对不同数量微型机器人(3)集群的实时控制,当控制器(4)控制可调谐滤波器(2)的输出带通波段调窄为400.1nm时,能够控制单个微型机器人(3)的移动方向;当控制器(4)控制可调谐滤波器(2)的输出带通波段调宽为400.1nm~405nm时,能够同时控制50个微型机器人(3)的移动方向;控制器(4)可控制微型机器人(3)的数量由可调谐滤波器(2)的输出波段宽度决定,可控制微型机器人(3)数量为1000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机器人的群体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光源(1)是宽光谱的发光二极管(LED)、卤钨灯、氙灯、高压汞灯和高压钠灯的任意一种;光源(1)的波长覆盖在400nm~800nm的可见光范围内,光源(1)一方面为微型机器人(3)提供用于移动的能量,另一方面经过调制作为控制微型机器人(3)移动方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机器人的群体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可调谐滤波器(2)的功能为能够在400nm~800nm可见光范围内带通中心波长可调,且波段宽度可调,最小调谐宽度为0.1nm,最大调谐宽度为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85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治疗监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翻身床及翻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