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底盘充电口的弹性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0171.2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2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金学军;曹伟;杨朔;李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639;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底盘 充电 弹性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底盘充电口的弹性防护装置,包括连于底板(1)上的主壳体(2),其上设有正对着连接器母端(3)的插孔(2a),其内设有相互配合的密封组件(4)、驱动机构(5)、锁紧机构(6)和顶升机构(7),密封组件(4)与插孔(2a)相互配合,且密封组件(4)可在驱动机构(5)的带动下平移;锁紧机构(6)的右锁紧块(64)和左锁紧块(69)以插孔(2a)为中心对称设置;左顶升机构(7a)包括滑动配合的固定底座(71)和顶升块(72),且其通过左滑动座(68)与锁紧机构(6)固定相连。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对底盘连接器母端的防护,防护等级高,防止充受电接口脱离,对密封件均匀施加密封压力,密封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底盘充电口的弹性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底盘充电方向是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新的发展方向,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最大功率高等诸多优势。它的特征是受电接口在车辆底盘上,供电接口安装在地面单元的运动机构上。
但是,在电动汽车进行底盘充电过程中,可能在上下人时汽车底盘出现上下位移,导致供受电接头相脱离,从而造成充电中断;同时,由于受电接口安装在车辆底盘上,可能会存在污水浸泡、灰尘和油污等恶劣工况,从而污染接口;且现有开盖机构均为外侧开盖,密封盖与运动机构的固定点在盖子一侧,从而合盖时对密封件施加的压力不均匀,导致远端密封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底盘充电易中断、易受污染、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底盘充电口的弹性防护装置,可以保证充电过程安全可靠,同时保护受电接口不移位、无污染,均匀压力,提高密封效果,提升底盘充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底盘充电口的弹性防护装置,包括连于底板上的主壳体,主壳体内设有连接器母端,主壳体上还开设一个正对着连接器母端的插孔,正对着插孔一侧的主壳体内设有一个相互配合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与其一侧的驱动机构相连,以用于控制插孔的密闭及开启;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一个密封盖,其尺寸大于插孔的尺寸,密封盖的上表面连有一个密封件、两侧连有一对固定支架、下表面连有密封装置,密封盖上还设有与所述密封装置对应配合的通孔;
主壳体内还设有一组与密封组件相配合的锁紧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一个锁紧电机,锁紧电机的输出轴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一个右旋丝杆和一个同步传动杆,右旋丝杆与一个右滑动座相连,右滑动座上连接一个右锁紧块,同步传动杆与一根相互垂直的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与一根相互垂直的同步从动杆相连,同步从动杆再与一个相互垂直的左旋丝杆相连,左旋丝杆与一个左滑动座相连,左滑动座上连接一个左锁紧块,左锁紧块与右锁紧块以插孔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以通过锁紧块将密封组件锁紧;
顶升机构包括一对左顶升机构和一对右顶升机构,左顶升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连有一个正对着所述密封装置的顶升块,顶升块与固定底座之间形成滑动导向配合,固定底座的一侧铰接一个第一连杆,顶升块的一侧铰接一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一个第三连杆铰接,第三连杆再与一个驱动座铰接,驱动座与左滑动座固定相连,以通过锁紧机构的运动带动顶升机构的顶升、从而将密封组件向上顶起;
右顶升机构连接在右滑动座上,且其设置与左顶升机构的设置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为弹性密封装置,每个弹簧密封装置均包括一个与密封盖垂直相连的弹簧轴套,弹簧轴套外套设一组外弹簧,外弹簧的下端设有一个相配合的外弹簧挡圈,外弹簧挡圈连接于弹簧轴套上,弹簧轴套内连有一组内弹簧,内弹簧通过其下端的内弹簧挡圈与一根垂直的顶针相连,顶针的上端穿出弹簧轴套嵌入密封盖的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块上设有一个凸台,凸台正对着密封组件的顶针底部设置,且凸台的尺寸大于顶针的横截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0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