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重力输液的急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1855.4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9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晖;吴俊;叶丽;胡艳;潘耀秋;刘二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M5/168;A61M5/36;A61M5/44;A61B5/01;A61B5/0205;A61B5/145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路宁 |
地址: | 4012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输液 急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重力输液的急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输液准备,S2:进入输液状态,S3:初始判断信息的收集,S4:实现快速输液,S5:保证输液的安全进行,S6:完成输液,S7:信息远程传输。在输液过程中,能根据血压信号、心率信号、血氧信号和体温信号适时调整输液速度,实现快速输液;并且还具有多种安全保证功能,自动气泡报警、输液不畅报警等,确保输液的安全进行,防止空气进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急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重力输液的急救方法。
背景技术
急救医学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一门新专业,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采取一系列紧急救护措施。急救医学不是处理伤病的全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处理伤病急救阶段,急性创伤的快速救治。并且急救医学还要研究和设计现场抢救、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处置,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临床危急重患者、创伤人员大量失血,都需紧急大量补液挽救生命。而目前临床常规输液装置需要依靠重力将液体滴入血管,需要加快输液速度的时候,只有人为的在输液袋外面加压,压力不恒定、持续,更无法调整,在运输途中也会因为空间受限、环境狭窄等无法开展输液治疗,更无法满足快速、大量补液、生命体征监护、智能调控等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能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同时智能调控输液速度,实现快速无重力输液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拟提出一种无重力输液的急救方法,在实现快速无重力输液时,还能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保证输液的安全。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重力输液的急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输液准备,打开急救箱,将传感器和数据线分别进行安装和连接,开机,确认传感器的连接状态,并在显示面板上有显示,调配好即将进行输液的液体,并记录即将输入的液体,再将无重力输液组件放置在托盘上,让输液管通过缺口;
S2:进入输液状态,当压力传感器监测到输液处的血压,根据血压设置气泵电机的工作压力,保证输液压力大于血液压力,当液体将输液管内的空气全部排出时,开始进行输液;
S3:收集即将进行输液人员的心跳信息、血压信息、血氧信息和体温信息,作为初始判断信息;
S4:实现快速输液,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心跳、血压、血氧和体温,对气泵电机的工作压力进行增加或减少,执行输液压力大于血液压力的指令;
S5:保证安全输液的进行;
S51:当气泡传感器监测到输液管内有气泡存在时,声光报警器工作,提醒处理气泡,同时气泵电机保持与血压相同的压力,使输液状态停止,在去掉气泡后,气泵电机恢复停止前的压力,继续进行输液;
S52:当监测到心跳信号异于初始判断信息时,减少气泵电机的工作压力,从而降低输液速度,如果心跳信息持续一段时间的异常,则使气泵电机保持与血压相同的压力,停止输液,声光报警器工作,提醒心跳异常,由医务人员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输液,并触发相应的指令;
S53:当流量计监测到输液管内液体不流动时,声光报警器工作,提醒输液出现堵塞,同时关闭气泵电机,在排除堵塞故障后,气泵电机恢复停止前的压力,继续进行输液;
S54:当监测到体温低于初始判断信息时,则加热装置工作,对输入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使输入的液体保持合适温度,当监测到体温高于初始判断信息时,则使气泵电机保持与血压相同的压力,停止输液,声光报警器工作,提醒体温过高;
S6:完成输液,当编码器监测到输液袋两端的距离为零时,声光报警器工作,提醒输液完成,将针拔出,再关闭气泵电机,完成输液。
S7:远程传输,当完成输液或者停止输液后,将输送的液体、输液过程中实时监测到的心跳信息、血压信息、血氧信息和体温信息传输到智能终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未经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18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