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水回用智能化组合池及中水回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2384.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徐国想;黄娟;陈鸣;杜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拓孚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3/32;C02F1/00;C02F1/50;C02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张学渊 |
地址: | 220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智能化 组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水回用智能化组合池及中水回用方法,涉及中水回用技术领域,包括净化池、预处理机构和净化机构,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预处理池的内腔,所述过滤网安装在安装槽的内腔,所述沉水植物设置在培养基的顶部,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在预处理池内腔底部的左侧,所述水泵安装在净化池的左壁上方,所述抽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水泵的输入端,所述浮板固定连接在抽水管远离水泵一端的外侧,本发明通过隔板以及过滤网将预处理池分隔,并通过弧形板和污泥泵,便捷地集中处理中水中含有的杂质污泥,然后利用浮板控制抽水位置,获得接近上水的水源,设置的沉水植物也可以辅助净化中水,使的水质更好,从而提高整体的效果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水回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水回用智能化组合池及中水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水即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现有技术通过多个净化池形成组合池,对中水中的杂质以及污泥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获得可循环使用的优质水源,但是,现有的装置缺乏对中水的预处理,且污泥杂质不容易集中,导致清理杂质污泥的效率较低,此外,过滤后的水源缺乏进一步的处理,整个处理过程的需要人工操作的步骤也比较多,使得获得的水源无法直接回用,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中水回用智能化组合池及中水回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水回用智能化组合池及中水回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水回用智能化组合池,包括净化池、预处理机构和净化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预处理池、隔板、过滤网、培养基、沉水植物、弧形板、振动器、水泵、抽水管和浮板,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预处理池的内腔,所述隔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过滤网安装在安装槽的内腔,所述培养基设置在预处理池内腔底部的右侧,所述沉水植物设置在培养基的顶部,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在预处理池内腔底部的左侧,所述振动器安装在弧形板的底部,所述水泵安装在净化池的左壁上方,所述抽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水泵的输入端,所述浮板固定连接在抽水管远离水泵一端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配比室、重力感应装置、消毒液箱、加料管、流量控制阀、排液管、电磁阀、扰流杆、加热器和加热棒,所述配比室固定连接在净化池内腔的顶部,所述重力感应装置设置在配比室内腔的底部,所述消毒液箱设置在净化池的顶部,所述加料管连通在消毒液箱的底部,且延伸至配比室内,所述流量控制阀安装在加料管上,所述排液管连通在配比室的下端外侧,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排液管上,所述扰流杆固定连接在净化池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安装在净化池的左侧下方,所述加热棒连接在加热器的输出端,且位于净化池内。
优选的,所述抽水管通过支持件固定连接在预处理池的顶部,所述抽水管上设有伸缩部,且抽水管的连接浮板的一端始终位于沉水植物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远离水泵的一端延伸至配比室的内腔,所述净化池的右侧下方设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池的左侧下方设有污泥泵,且弧形板靠近污泥泵的一端低于远离污泥泵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排液管设有多组,且均匀分布在配比室的外侧,所述扰流杆也对应设有多组,且多组所述扰流杆分别与各个所述排液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一种中水回用方法,采用了上述的一种中水回用智能化组合池,其步骤如下:
S1:首先将中水通入预处理池内腔的左侧,经过过滤网的过滤,杂物留在了隔板的左侧,且逐渐下沉,落在弧形板上,然后,打开振动器,使得弧形板振动,加快杂物沿着弧形板流动,并汇聚在弧形板的左侧,使用污泥泵,将杂物抽吸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拓孚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拓孚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