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降解无公害的环保塑料纸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2750.0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董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维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27/30 | 分类号: | D21H27/30;D21H23/56;D21H23/50;D21H25/06;D21H19/28;D21H19/8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俊晓 |
地址: | 233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公害 环保 塑料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降解无公害的环保塑料纸及其制备方法,该环保塑料纸包括原纸层,所述原纸层的两侧均压印有网形槽,所述原纸层的表面包覆有聚己内酯塑料层,所述聚己内酯塑料层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孔,所述聚己内酯塑料层的表面喷涂有聚乳酸涂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易降解无公害的环保塑料纸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在原纸层上压印出网形槽,使得聚己内酯塑料层涂布后能够形成均匀分隔,并通过在聚己内酯塑料层上开设凹孔,使得聚己内酯塑料层更易进行降解,同时塑料纸整体具备更强的耐高温和抗拉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塑料纸,具体是一种易降解无公害的环保塑料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纸是加工纸的一种。外观像层状塑料的制品。塑料纸的原纸是一种洁白的薄纸,吸水性良好,由破布浆经游离状打浆制成。
由于塑料纸价格低廉质地轻薄,用起来便捷,坚韧而轻薄,具有防水、耐酸和耐碱等优越性质。在制造玩具、家具、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外壳等方面得到的广泛使用。但大多数塑料本身要经过一千多年才能降解,大量使用塑料产生的“白色垃圾”已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为此,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士都建议人们使用可降解的塑料纸,原因是它可以生物降解,生产原料也是可再生的,更加环保。现有的可降解塑料纸降解速度较慢,且塑料纸本身的抗拉和耐高温性能不佳,不能很好的满足塑料纸的实际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降解无公害的环保塑料纸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现有的可降解塑料纸降解速度较慢;
(2)现有的可降解塑料纸本身的抗拉和耐高温性能不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降解无公害的环保塑料纸,包括原纸层,所述原纸层的两侧均压印有网形槽,所述原纸层的表面包覆有聚己内酯塑料层,所述聚己内酯塑料层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孔,所述聚己内酯塑料层的表面喷涂有聚乳酸涂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易降解无公害的环保塑料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通过输送机构对原纸层进行输送,通过压印机构在原纸层两侧压印出网形槽;
步骤二:将压印出网形槽的原纸层抵紧,并通过涂布机构将熔化后的聚己内酯塑料涂布于原纸层表面,形成聚己内酯塑料层,再通过开孔机构在聚己内酯塑料层两侧开设出凹孔;
步骤三:对完成凹孔开设的原纸层进行输送,并通过导引机构对其两侧进行限位抵紧,通过喷涂机构依次对聚己内酯塑料层的两侧喷涂聚乳酸溶液;
步骤四:通过干燥机构对聚乳酸溶液进行干燥,使得聚乳酸溶液形成聚乳酸涂层,完成塑料纸主体的生产;
步骤五:通过裁切机构将塑料纸主体两侧的边部裁切并去除,并将其与塑料纸主体分离,完成塑料纸的加工;
步骤六:通过收卷机构对完成加工的塑料纸进行收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传送带,所述输送传送带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顶部均高于输送传送带的顶部;两个所述挡板一侧的一端分别与压料转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挡板一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调节槽,两个所述调节槽的内壁均穿插连接有调节栓,两个所述调节栓的一端分别与调节转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栓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两个所述挡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印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内壁两侧的顶部与压印转辊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压印转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板,所述套板的表面开设有网格槽;所述第一支撑架内壁两侧的底部与承载转辊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承载转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印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维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维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