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叶鸢尾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3186.4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勤;严惠靖;彭丹丹;吕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6 | 分类号: | C07D311/36;C07D311/30;C07D311/40;C07D493/04;A61P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鸢尾 中黄 酮类 成分 及其 氧化 活性 | ||
1.从细叶鸢尾中提取分离得到的8个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VIII)所示:
化学名称为:(I)5,7,2′,3′-tetrahydroxy-8-methoxyisoflavone
(II)5,2′,3′-trihydroxy-7,8-dimethoxyisoflavone
(III)3,5,3′,4′-tetrahydroxy-7,2′-dimethoxyflavone
(IV)5,2′,3′-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
(V)3,5,3′,4′-tetrahydroxy-7,2′-dimethoxyflavanone
(VI)2′,3′-dihydroxy-5-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
(VII)5,7,2′,3′-tetrahydroxy-6-methoxyflavanone
(VIII)5,7,3′-trihydroxy-2′-methoxyflavanon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从细叶鸢尾中分离得到8个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细叶鸢尾的干燥地上部分2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混悬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得到各部分浸膏,得到石油醚部位(Fraction A)、乙酸乙酯部位(Fraction B)和水饱和正丁醇部位(Fraction C)。将乙酸乙酯部位(Fraction B)浸膏通过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用乙醇-水以体积比0∶1~1∶0进行梯度洗脱,其中收集得到50%的乙醇部位经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经薄层层析检测,收集含有化合物(I)-(VIII)的流分,浓缩后,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从中得到细叶鸢尾的8个新化合物(I)-(VIII)。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叶鸢尾的新化合物,对于其中6个新化合物进行了DPPH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新化合物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表明细叶鸢尾具有抗氧化及其相关的应用前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叶鸢尾的新化合物,对于其中6个新化合物进行了ABTS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新化合物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的活性,表明细叶鸢尾具有抗氧化及其相关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1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