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供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3201.5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允;向艳蕾;殷卫峰;周忠波;徐通;范玮;闫文瑞;于钊;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天津)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300467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系统 | ||
1.一种城市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热管网大温差换热系统(100),包括热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子系统和大温差换热子系统;所述热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子系统,包括汽轮机(111)、汽水换热器(112)、凝汽器(113)、第一热泵机组(114),所述汽轮机(111)的抽汽热能输送至所述汽水换热器(112),所述汽水换热器(112)与所述第一热泵机组(114)的冷凝器端连接,所述汽轮机(111)的乏汽余热输送至所述凝汽器(113),所述凝汽器(113)与所述第一热泵机组(114)的蒸发器端连接,利用所述汽轮机(111)乏汽余热及所述汽轮机(111)抽汽,将水温度提高并输送至所述大温差换热子系统;所述大温差换热子系统,包括供热站(121)、至少一个板式换热器,所述热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子系统来的热水分别流经所述供热站(121)和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供热站(121)和所述板式换热器分别用于为老用户和新用户供热;
可再生能源站(200),包括水处理装置(201)、地埋管(202)、热源塔(203)、水源热泵(204)、空气源热泵(205)及太阳能集热机组(206)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45-60℃热水和7-12℃冷水,以供给用户热、冷能;和/或
天然气能源站(300),包括燃气内燃机(301)和/或燃气轮机(302),以及第一板式换热器(303)、热水型余热锅炉(304)、烟气型吸收式制冷机(305)、热泵(306)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天然气能源站(300)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冷、热、电能供给用户,所述热泵(306)用于辅助为供能区域内提供冷、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及所述天然气能源站(300)还包括光伏发电机(207)组和/或风力发电机(208),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及所述天然气能源站(300)中,通过市政电网辅助为供能区域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温差换热子系统还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122)、第三板式换热器(123)、第二热泵机组(124)以及若干阀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22)、所述第三板式换热器(123)以及所述第二热泵机组(124)连接在所述供热站(121)出来的回水水路上,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22)、所述第三板式换热器(123)及所述第二热泵机组(124)用于为新用户供采暖水,根据所述回水水路中水温的高低及新用户的负荷大小,来控制若干所述阀门的通断,以控制新用户侧的供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中,所述水处理装置(201)的一端连接水源,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源热泵(204);
所述地埋管(202)采集地热并连接至所述水源热泵(204);
所述热源塔(203)连通大气环境,并连接至所述水源热泵(204);
所述水源热泵(204)连接至用户为用户供热能和冷能;
所述空气源热泵(205)吸收空气的热能,制取循环水为所述水源热泵(204)提供低温热源;且所述空气源热泵(205)还连接至用户为用户供热能和冷能;
所述太阳能集热机组(206)采集太阳能并为用户供热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还包括蓄热器(209)及蓄冷器(210),所述蓄热器(209)及所述蓄冷器(210)可在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制热、制冷量大于热、冷负荷时,储存热能和冷能,在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制热、制冷量小于热、冷负荷时,释放热能和冷能供用户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还包括储能流变器(211)及储能电池(212),所述储能流变器(211)及储能电池(212)可在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的发电量大于电负荷时储存电能,在所述可再生能源站(200)的发电量小于电负荷时释放电能供耗电设备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天津)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天津)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2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