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及其绿色合成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3293.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0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岱杰;张宇;李兆;施树云;李戈;朱姮;崔莉;张浩;吕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54;B22F1/102;A01N59/16;A01N43/16;A01P1/00;A61P31/04;A61P35/00;A61P39/06;B82Y5/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晓鹏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杨梅 功能 纳米 粒子 及其 绿色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及其绿色合成方法与应用,将二氢杨梅素的乙醇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反应,反应温度为45‑55℃,反应pH值为8‑10,二氢杨梅素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0.8‑1.2。与二氢杨梅素相比,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是一种经济、高效、有效的抗菌材料,在食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银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及其绿色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二氢杨梅素(DMY)是一种天然黄酮,据报道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和其他特性。本文以二氢杨梅素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银纳米粒子(AgNPs),并对其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DMY-AgNPs对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对人致病菌和食源性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杀灭能力。
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其中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即3,3’,4’,5,5’,7六羟基黄酮表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二氢杨梅素是藤茶的主要成分,它也是从枣树中提取的化合物。二氢杨梅素具有抗氧化、抗血栓形成、抗肿瘤和抗炎作用。二氢杨梅素除具有类黄酮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缓解酒精中毒、预防酒精性肝、脂肪肝、抑制肝细胞恶化、降低肝癌发病率等作用。因此二氢杨梅素被认为是一种保护肝脏的好产品。近年来还报道了二氢杨梅素的抗增殖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作用、抗病毒和抗炎作用、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等。但由于其较低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差的水溶性,尽管具有药用价值,但DMY在临床、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克服其溶解性问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为替代。
纳米给药系统为不同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纳米粒子(NPs)正在应用于生物、电子、医学和化学等不同领域。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是决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纳米银颗粒(AgNPs)是金属银的细小颗粒,至少一维范围为1-100纳米。纳米银颗粒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抗菌性能而闻名。除了抗菌作用外,它还被报道具有抗真菌和抗炎作用。纳米银颗粒附着在细胞膜上并释放到细菌细胞中,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且对耐药菌表现出了更好的抗菌性能。
虽然合成纳米颗粒的方法很多,但近年来绿色合成的方法备受关注。绿色合成使用多种还原剂,包括生物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等,但是这些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还会存在抗氧化、抗菌性能受限的问题,难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及其绿色合成方法与应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二氢杨梅素的乙醇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反应,反应温度为45-55℃,反应pH值为8-10,二氢杨梅素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0.8-1.2。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二氢杨梅素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在作为抑菌剂和抗氧化剂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